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硅鋼產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有效支撐了下游用鋼行業快速發展。根據硅鋼特點及用途,目前已形成高磁感取向硅鋼、一般取向硅鋼、高牌號無取向硅鋼和中低牌號無取向硅鋼四個賽道。通過對比硅鋼與八大品種鋼材均價可以看出,無取向硅鋼價格高出1000元左右(2021年為2665元),取向硅鋼價格高出3倍左右(2017年和2021年略低)。同時,硅鋼利潤水平也更高,2022年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銷售利潤率為1.49%,而同期某上市公司取向硅鋼產品板塊毛利率達到24.06%。在高盈利水平吸引下,硅鋼投資熱情高漲,有必要梳理其供需現狀,科學研判未來需求增量、品種結構變化趨勢,為硅鋼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一、取向硅鋼產能快速增長,供過于求信號已現
供應方面:產能和產量持續增長。根據中國金屬學會電工鋼分會統計數據,2022年我國取向硅鋼產能216萬噸,產量首次跨越200萬噸關口,達到217.4萬噸,同比增幅19%。其中,寶鋼股份和首鋼智新在取向硅鋼市場,特別是高磁感取向硅鋼方面占據絕對優勢。此外,民營企業取向硅鋼產量占比提升迅速,從30%+到40%+僅用了四年時間。
需求方面:表觀消費量穩步提升。變壓器是取向硅鋼的最主要應用領域,此外,取向硅鋼在互感器、大型電機等行業也有部分應用。2022年我國取向硅鋼表觀消費量為182.7萬噸,同比增幅約16%。
新增產能方面:2023年以來新建產能超百萬噸。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取向硅鋼新上項目10余項,主要分布在河北、湖南、江蘇等地,涉及產能約108萬噸,其中已投產產能45萬噸、建成待投產產能26萬噸、在建產能21萬噸,此外有三個項目(總產能16萬噸)處于暫緩建設狀態。
需求預測:2030年前年度需求增量在20萬噸以內,主要為高磁感品種。綜合考慮全國新增發電裝機規劃容量、存量變壓器更新迭代、新標準下高磁感取向硅鋼對一般取向硅鋼的升級替代等因素,預計2030年以前取向硅鋼年度需求增量在20萬噸以內,且以高磁感取向硅鋼為主。
供需研判:需求增量明顯小于產能增速,供需矛盾信號初步顯現。在“雙碳”政策的背景下,新能源發電建設對變壓器的需求較大,終端行業迎勢發展,提升高磁感硅鋼需求韌性,取向硅鋼的產能和產量呈持續上升趨勢。此外,隨著下游需求標準逐漸提升,光伏、風電等新能源所用變壓器標準均將提高,進一步支撐高磁感硅鋼產品取代一般取向硅鋼產品。綜合考慮供應增量及需求情況可知,僅2023年1-10月,已投產產能和建成待投產產能已超過80萬噸,即使上述新增產能以50%產能利用率落地,新增產量將超過40萬噸,高于10-20萬噸/年的需求增量。同時,取向硅鋼價格由年初的19400元/噸下降到11月的13000元/噸,也從側面釋放了供過于求帶來的市場下行信號。
二、無取向硅鋼競爭加劇,高低牌號持續分化
供應方面:產量階段見頂后小幅回落。2022年,我國無取向硅鋼產能合計1283萬噸,產量結束了連續4年正增長,同比下降54萬噸至1092.3萬噸,產能利用率89%。從產品規???,高牌號無取向硅鋼產量310.8萬噸,占比為28.4%,主要由少數國企供應,民營企業中,除沙鋼外,其他企業高牌號產品年產量均小于1萬噸。
需求方面:表觀消費量階段性止增轉降。無取向硅鋼主要應用于新能源汽車、中小型電機、家電、大型發電機等行業。近幾年表觀消費量在1000萬噸左右波動,其中中小型電機和家電需求占比合計超過80%。2022年無取向硅鋼表觀消費量止增轉降,由1111萬噸小幅下降到1028萬噸,降幅7%。
新增產能方面:2023年投產和在建產能超過200萬噸,多數為高牌號品種。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無取向硅鋼新改建項目8項,其中已投產和即將投產產能142萬噸、在建產能75萬噸,合計217萬噸(高牌號產品產能超過180萬噸)。另有5項規劃項目產能約231萬噸,合計新增產能約438萬噸。
需求預測:2030年前無取向硅鋼年度需求增量在30萬噸以內,低牌號產品需求逐步下降,需求增量主要為中高牌號產品。一是新能源汽車當前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進一步普及,將成為無取向硅鋼的主要增量市場;二是綜合考慮家用電器產量變化趨勢、能效提升對高牌號產品的要求及受變頻化、小型化等因素帶來硅鋼用量系數的下降,預計未來家電用無取向硅鋼總量平穩,高牌號需求占比顯著提升。三是中小型電機總體產量預計小幅提升,在《電機能效提升計劃》《工業能效提升行動計劃》等政策引導下,超高效電機對高牌號無取向硅鋼將顯著增加。四是雙碳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如抽水蓄電、風電等發電增量空間巨大,帶動無取向硅鋼需求總量和高牌號需求量同步提升??傮w看,2030年以前無取向硅鋼年度需求增量不超過30萬噸/年,低牌號產品需求下降,增量空間主要為中高牌號。
供需研判:總量來看,未來需求容量不足以支撐新增產能和產量規劃;品種來看,部分低牌號產品將逐步被高牌號替代。當前無取向硅鋼需求總體平穩,但市場處于分化態勢,低牌號無取向硅鋼技術和資金門檻較低,且投產時間相對較快,已進入低成本價格競爭階段。新能源汽車用高牌號鋼認證要求高、周期長,僅少數企業具備供貨能力,是具有較高利潤率的硅鋼品種。隨著家電和電機能效提升的要求,低牌號產品將不斷被高牌號替代,無取向硅鋼市場將進一步分化,其中高牌號產品占比將進一步增高。盡管未來高牌號無取向硅鋼的市場增量空間客觀存在,但是年均增量30萬噸的規模相比180萬噸的新增產能,即使考慮從新建產線到產能完全釋放的長周期,其需求容量也不足以支撐國內無取向硅鋼企業新增產能和產量規劃。
三、存在問題
綜合前文分析,當前我國硅鋼產業兩個突出問題應引起重視。
一是硅鋼產品面臨結構性過剩,且有進一步擴大趨勢。低牌號硅鋼生產難度相對較低,供應能力大于實際需求,產品市場競爭激烈。此外,隨著下游行業轉型升級,低牌號產品市場將進一步被高牌號替代,解決硅鋼產業結構性過剩問題將成為一項重要任務。
二是新建產能規模遠高于需求增量,供大于求矛盾持續累積。綜合考慮硅鋼供需關系可知,取向硅鋼和無取向硅鋼年均新增需求均在30萬噸以內,而當前的產能規模擴張速度明顯高于需求增速,可預見的產能過剩對企業盈利能力形成考驗。
四、相關建議
一是做好市場分析,摒棄盲目投資。當前取向硅鋼特別是高磁感取向硅鋼處于緊平衡狀態,而無取向硅鋼,特別是低牌號鋼種已出現產能過剩現象。未來隨著大批新建產能的落地,硅鋼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建議相關企業投資決策前,做好市場分析,避免盲目投資造成無序競爭和低水平重復建設。
二是加強科技創新,打造競爭優勢。針對未來增量需求集中的高磁感取向硅鋼和高牌號無取向硅鋼等高端產品,建議相關企業加強科技創新和研發投入,滿足未來市場的更高要求,在細分賽道打造競爭優勢,實現長期盈利。
三是加強調控引導,促進健康發展。相關管理部門宜加強行業管理,科學調控產業規模,避免硅鋼市場供需矛盾的積累和進一步擴大,促進行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