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周,河南、安徽、湖南、江蘇等多個省份重大項目密集開工。各地搶抓工期,強化要素保障,想方設法擴大有效投資,力爭實現全年經濟“開門紅”。
記者梳理發現,在各地的重點投資項目中,除了傳統的基礎設施、民生領域補短板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賽道也是布局的一大亮點。
有效需求不足是當前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國家發改委主任鄭柵潔日前表示,要大力拓展有效投資空間,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加大對未來產業發展、傳統產業轉型、新型基礎設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等領域的投資支持力度。引導財政和金融資金精準投向102項重大工程項目,在用地用海用能環評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
財政部部長藍佛安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提到,2024年將合理安排政府投資規模,發揮好帶動放大效應。在保持政府總體杠桿率基本穩定原則下,繼續安排適當規模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強化專項債券資金使用管理,支持地方加大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著力提高投資效率。
多地重大項目密集開工
重大項目建設是穩定經濟運行的“壓艙石”。新年伊始,多地重點項目開工。1月2日,陜西省2024年一季度重點項目正式開工建設。一季度開工省市級重點項目572個,總投資3143.45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031.39億元。同日,2024年安徽省第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動員會舉行,開工重大項目460個,總投資4896.3億元。
在各地的項目清單中,新基建、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提高。比如,《關于印發2024年河南省第一批重點建設項目名單的通知》明確,河南省今年第一批省重點建設項目520個,總投資約2.1萬億元,年度計劃投資約5830億元。其中,創新驅動能力提升項目44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1個,產業專項發展項目386個,涉及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
在福建廈門舉行的2024年新年“開門紅”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儀式上,共有63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1152億元,其中產業項目達到25個,總投資530億元,涉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機械裝備、海洋經濟等行業。
日前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明確,2024年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改造升級傳統產業,鞏固提升優勢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表示,目前將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作為著力重點,是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培育經濟增長新引擎、在新領域新賽道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需要,同時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將進一步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
打好投資政策“組合拳”
去年以來,整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降,民間投資出現負增長,房地產投資降幅擴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分析,中國經濟還處在一個具有高成長性的發展階段,投資是支持供給能力提高、就業持續增長、收入水平提高、經濟增速提高、經濟增長潛力充分釋放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
今年穩投資依然是穩經濟的重要抓手。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培育發展新動能。完善投融資機制,實施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新機制,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新型基礎設施等領域建設。
在政府投資工具中,專項債券既是實施宏觀調控的重要財政工具,也是地方政府補短板、增后勁、帶動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手段。
財政部日前表示,根據國務院部署和有關工作安排,提前下達2024年度部分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額度,合理保障地方融資需求。根據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近期包括重慶、青海、貴州、甘肅等在內的十多個省市已經披露2024年一季度地方債發行計劃。
此外,國家發改委在2024年開工首日召開了創新發展“晉江經驗”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正式發布了全國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可實現融資需求對接,智能匹配經營主體需求和銀行機構、融資產品,實現銀企快速有效對接。
為幫助民間資本更便捷地獲取項目信息,吸引更多民間資本參與國家重大工程和補短板項目、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項目、聚焦使用者付費的特許經營項目等建設,國家發改委依托全國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向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臺,會同各地全面梳理吸引民間資本參與的項目清單,并持續向社會公開推介。
(鐘 合)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