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1月8日,在烏魯木齊市高新區(新市區)新疆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力學實驗室,檢測人員將混凝土樣品放入托盤,一臺紅色機器人便開始它的質量檢測工作,不一會兒采集并計算出的數據自動上傳到電腦。
據新疆建筑科學研究院介紹,該院通過大力開展技術攻關和智能建造實踐,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促進新疆重點項目建設提質增效。其中研發出的“混凝土抗壓智能檢測機器人”已經在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新疆大學博達校區宿舍樓項目、烏魯木齊市第八人民醫院建設項目、新疆師范大學學生公寓樓等重點工程得到廣泛應用。
該科技成果也讓新疆建筑科學研究院成為西北首家建筑工程領域采用智能檢測系統進行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的檢驗檢測機構。
自從有了檢測員“機器人”的幫助,檢測人員的工作輕松了。依托混凝土抗壓強度智能檢測控制系統,檢測員“機器人”單日最大檢測量12小時可完成500組以上,可自動完成樣品搬運、樣品放置、抗壓試驗、樣品出樣、結果判定、數據上傳等工序,并可根據需求自動生成原始記錄和報告。整個過程可進行全程監控,大大提升檢測效率的同時,確保檢測數據的真實、公正、準確。
“混凝土抗壓試驗關系到工程質量,必須得認真、規范、嚴謹,這不僅是一項腦力活,更是一項體力活。”該院工作人員介紹,傳統的混凝土抗壓試驗勞動強度大,標準試塊每組3個試件,單個試件重約8.1公斤,每組就24.3公斤。檢測員“機器人”出現后,我們由之前的8人操作4臺壓力機變為2人操作,一人準備放樣品,一人操作電腦就可以了,混凝土抗壓強度試驗也由“以人為主”邁進“智能檢測”時代。
(王媛媛 丁穎 張穎)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