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遺產屬于地域性標志物,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是城市歷史文化的見證者,與當地自然環境、風土人情具有緊密聯系。建筑文化遺產中所蘊含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增強民族自信心,以歷史文化印記,帶來可觀的經濟價值。對建筑文化遺產進行旅游開發是保護建筑文化遺產的重要手段之一。與此同時,建筑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面臨被破壞的風險,一定程度上與“保護”的初衷相悖。由此,建筑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旅游開發”既有緊密關系,又有一定矛盾,尋找到二者之間的平衡點是推動建筑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互動的重中之重。
科學評估建筑文化遺產
制定合理預案
建筑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的互動必須以本體保護為主、為先,保障建筑文化遺產的完整性與原真性。組織研究人員、專家、民眾集體討論每一處的建筑文化遺產,根據歷史文獻與建筑本身情況制定合理預案。預案內容主要涉及:是否需要進行旅游開發,以何種程度和頻次設定建筑文化遺產的瀏覽參觀人次,在修繕和保護中作到何種程度的復原工作。部分建筑文化遺產留存時間較久,在幾千年的風雨飄搖中遭受嚴重破壞,本身較為脆弱,則不適宜進行對外的展覽與旅游開發。對此,應邀請相關專家學者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保護方案,并安排專人負責看護,轉而將其納入學術研究范圍;部分建筑文化遺產保存得較為完整,且經過專人護理和修繕能夠作為景點供游客瀏覽。對此,專家學者應結合建筑文化遺產情況,對其進行合理規劃和保護。例如,不同文物適合不同的光線和濕度,且部分文物不能接受電子產品等的輻射,因此專家學者應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對不同文物進行規劃和保護。同時,考慮到建筑文化遺產的可承受度,合理安排每日接訪人數,定期閉館進行維護和修繕。此外,針對在時間、自然、人為有意或無意的影響中出現損壞的建筑文化遺產,應根據確定的文獻和已經掌握的技術進行合理評估,確定是否進行復原、復原到何種程度。若不進行評估便盲目修護與還原建筑文化遺產,容易破壞建筑文化遺產本身的價值,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對建筑文化遺產的修復必須慎之又慎。只有科學評估建筑文化遺產,形成合理預案,才能夠有效保護建筑文化遺產。
加強資源的宣傳開發
創新旅游模式
建筑文化遺產的保護首要是讓更多人了解建筑文化遺產,通過向大眾宣傳和普及建筑文化遺產的價值和保護意義,增強大眾保護意識。對建筑文化遺產中適合開發的資源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盤活建筑文化遺產資源,探索開發全新的旅游發展模式,使越來越多人通過旅游資源的宣傳知曉建筑文化遺產,進而主動加入到建筑文化遺產保護的隊伍中。在宣傳方面,各地文旅局可以利用新媒體優勢和互聯網技術,以圖像、視頻、直播、真人表演秀等形式呈現與宣傳建筑文化遺產。各地政府、文旅局、企事業單位等可以舉辦專家公益講座,向大眾宣傳建筑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性與注意事項。同時,在建筑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中應保障相關軟硬件設施建設與服務,完善產業鏈。部分建筑文化遺產在較為偏遠的地區,游客出行極為不便,政府與相關部門應合力改善交通條件,完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并重點關注環境衛生、服務人員素質等。此外,建筑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可以將建筑作為主要景點,加入特色美食、民俗體驗等,以“衣食住行游購娛”一站式服務延長產業鏈。通過設置建筑文化遺產的“深度游”,以經濟發展助力建筑文化遺產的保護。例如,山西忻州古城,以忻州古城建筑文化遺產為主體,融入特色民俗住宿、山西各地特色美食,打造深度游的旅游模式。建筑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還可以結合“研學+”、“非遺+”等“觀賞+體驗”的新模式,以文促旅,以旅助文。例如,福州的“三坊七巷”有“中國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筑博物館”的美稱。對于“三坊七巷”的開發不僅可以“研學”的模式展開,講解歷史文化知識,還可以在三坊七巷內體驗非遺制茶技藝。
優化監管與管控
實現良好互動
建筑文化遺產歷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文物保護價值與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必須加強對其的監管和管控。國家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和法規,明確保護與開發建筑文化遺產的力度,確保適度開發和合理應用。以國家強制力和法律威懾力作為建筑文化遺產保護的最后一道防線。地方政府、文旅局、事業單位可以與企業合作,尋求資金幫助、聘請專人看護,構建科學、有序的監管體系。近年來,山西和福建相繼出臺關于文物認養制度,鼓勵社會力量加入到建筑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中。三王村三嵕廟、奧治全神廟等多處文物皆采用此形式,得到良好的保護與開發。同時,地方政府、文旅局、相關企事業單位可以發動志愿者對建筑文化遺產加強巡邏和保護,既不影響建筑文化遺產的旅游開發,又對其形成保護。此外,地方政府、文旅局等相關部門可以借助民眾的力量加強對建筑文化遺產的保護。例如,山西太原純陽宮招募有跨省的志愿者管理博物館內的文物,并為游客提供服務,實現建筑文化遺產保護與旅游開發的良好互動。(李超 李瑛 李一來)
(作者李超系云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民族教育學專業2023級博士研究生、作者李瑛系云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作者李一來系昆明理工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設計學專業2021級碩士研究生。)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