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社會各界和政府“推動農民工向產業工人轉型”的呼聲和政策制度支持力度持續加大,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建筑工人的老齡化遠比社會老齡化更加嚴重,高素質建筑工人依舊短缺。隨著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加速,推動傳統農民工向新型產業工人轉型更加迫在眉睫。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質量總監鄒彬帶著“進一步推動農民工向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轉型”的建議來京參會。
他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要實現傳統的農民工向新型產業工人轉型,需要城鄉兩個方面、政企兩個主體長期共同努力,加強職業技能和精神素養兩個培育,推動產業模式和行業生態兩個升級,塑強社會環境和制度機制兩個保障,在政府主導下,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才能有效實現農民工隊伍建設升級:
一是在職業技能和精神素養兩個方面加強新時代工匠人才培育。一方面發揮國有大型央企辦學的特色和優勢,持續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實產教融合型企業組合式激勵和企業辦職業學校的生均經費撥付問題,鼓勵國有大型企業舉辦、創辦職業學校,基于行業發展趨勢和人才缺口對新生代建筑產業工人及有轉型意愿和基礎的農民工針對性地創新應用“培、育、用”相結合的職業教育模式。另一方面,將新時代的形勢任務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青年思政課等深入到農民工群體中,提升農民工群體的認知水平和精神素養,助力打造新時代高素質、高技能勞動產業大軍。
二是進一步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與和諧勞動關系構建,加強新時代工匠人才就業導入。建筑產業工人對美好生活和工作環境的追求升級愈發強烈,建議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推進“工業建造”,加快建筑工業化,把工地搬進工廠,讓新一代農民工學有所用、“以戰代練”,進一步從實踐中提高農民工技能水平。推進裝配式產業升級發展,形成全產業鏈集成優勢,是落實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培育后的一項開拓式探索。產業模式的升級需要以政府為主導配套相應的政策機制,一方面,建議大力完善裝配式職業技能認證體系,完善裝配式建筑通用技術標準,加大裝配式建筑發展政策支持力度,培育裝配式產業發展環境,促進建筑工業化事業蓬勃發展,鼓勵社會資本從規劃設計、投資、研發、建設、運營等全產業鏈上深度參與新型裝配式建筑項目,以更大、更優質的平臺吸引產業工人就業,為其打造出一個產學結合、通道暢通的產業鏈集群。另一方面,建議由政府主導,進一步改革當前建筑行業無序、混亂、脆弱的勞動關系,大力發展新型、和諧的勞動關系,從根本上改善建筑行業對于相關從業者的吸引力,推動越來越多的青年加入到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的行列中來。
三是進一步完善制度機制,營造弘揚工匠精神的社會氛圍,加強新時代建筑工匠人才保障。要落實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為更好加強質量強國建設基礎、形成并弘揚先進質量文化,一方面,建議政府主導,在市場競爭中提高質量的準入門檻,產品和服務優質能優價,優則勝、劣則汰,進一步完善技工等級晉升制度、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政策,建立學歷、技能證書互認制度,加大對工匠人才的權益保障。同時,提高工匠人才的公共服務水平,在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增強獲得感歸屬感。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