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支新型勞動大軍,農民工是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推動力量,也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居樂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吊裝事業部部長殷翠平是一名來自建筑行業基層一線的代表,今年兩會,他的議案與完善建筑農民工權益保障體系相關。
根據《2022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農民工總量29562萬人,其中建筑業的農民工達到5232萬人,約占農民工總量的18%。為了保障農民工群體權益,國家近來年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然而,殷翠平在日常調研中發現,政策保障范圍仍相對有限,農民工社會保險待遇等權益并未能得到全面有效的保障,且這一現象在建筑行業的農民工群體當中尤為顯著。
2014年至2015年期間,人社部、住建部等相關部門聯合推行《關于進一步做好建筑業工傷保險工作的意見》及《關于印發建筑業按項目參加工傷保險經辦規程(試行)的通知》等規定,旨在落實建筑行業農民工的工傷保險繳納,著力推進建筑施工企業依法參加工傷保險;2020年施行的《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是我國第一部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專門性法規,為解決農民工討薪難等社會問題提供了政策依據。
作為一名建筑行業的產業工人代表,殷翠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建筑行業農民工目前還存在職業定位模糊和工傷認定困難的情況,且有關醫療、失業以及養老等方面的社會保障權益待遇嚴重缺失。
為此,他帶來了三條建議。一是明確用工單位應當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確定農民工與用工單位之間的勞動關系,為農民工勞動權益保障提供前提和基礎。實際聘用、雇傭農民工并與農民工建立勞動關系的單位應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通過明確農民工的實際用工主體,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規避建筑行業領域內總承包單位與與分包單位、勞務公司之間相互推諉用工責任承擔的問題,保障農民工權益的同時推動建筑行業的健康發展。
二是逐步探究并推廣建筑行業農民工的“靈活用工”機制,為農民工應對商業環境的變化提供權益保障。“靈活用工模式”具備時間以及雇傭形式上的靈活度,諸如短期臨時用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期限的用工、勞務派遣用工、特殊工時制等用工模式,其在表現形式上均符合建筑企業對于農民工的用工需求特點。推廣該模式還可以降低勞動成本、增加企業的用工靈活性、確保勞動力資源的合理利用。
三是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加強對用工單位的監管等措施逐步建立完善社會權益保障體系,切實保障農民工所應當享受的社會保險待遇。建議從簡化社保辦理手續、提供靈活的參保方案等方面入手,切實保障農民工享受應有的社保待遇。同時,通過加強對用工單位為農民工繳納社保的監管、提高其違法成本等方式,讓用工單位意識到為農民工繳納社保的重要性。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