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北黃石磁湖朱家咀半島的城發·南岸春風項目工地,一輛輛滿載混凝土的攪拌車往來穿梭。這些取材于建筑垃圾經過再生利用的混凝土,由黃石市城發集團旗下的黃石市環投再生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商砼分公司(以下簡稱“城發商砼”)生產。
位于黃石市下陸區長樂山循環經濟產業園的城發商砼,項目占地45畝,主要生產商品混凝土和精品機制砂。“老李家坊立交橋拆除后,產生了很多混凝土塊,這些建筑垃圾被送到我們總公司生產線再處理。”城發商砼負責人陳丹介紹,黃石市范圍內產生的建筑垃圾,絕大部分由市環投再生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回收,經過加工和篩分后,40%左右的再生骨料運送到城發商砼,加工成低標號混凝土。
去年,城發商砼接收的再生骨料超過10萬噸,用這些骨料進行再加工,可生產出10萬立方米的低標號混凝土,相當于可以建設建筑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房屋。
不久前,黃石城發·南岸春風項目地下室頂板澆筑工程順利完成。這項澆筑工程由城發商砼承接,期間使用混凝土超過700立方米,是該公司首次完成的大方量澆筑工程。過去,城發商砼與第三方物流車隊合作,因運力不足時常遭客戶投訴。今年,該公司聯合城發渣土公司組建攪拌車及泵車運輸車隊,配有20多輛先進的混凝土攪拌車、8臺汽車泵和8臺天泵。
城發商砼運輸車隊的每輛車都配備最新的實時遠程監控系統。每天,大約1000立方米的混凝土從長樂山循環經濟產業園運送到黃石各工地,每天近30臺車輛作業。以混凝土攪拌車為例,在公司綜合樓總控室,調度人員通過智能調度系統,可實時查看每輛攪拌車的精確位置、停車時長等信息。每輛攪拌車的駕駛司機也能適時將工作狀態和數據傳輸到總控室機房。
智能化管理催生新質生產力。城發商砼采用國內先進的中聯重工混凝土240生產線,并上線“無人值守過磅系統”,從進料到出料只要約3分鐘,而且全程由電腦自動配料下秤,所有設備采取一鍵啟停,實現可視操控。
“全程智能化管理減少了人力資源開支,提升了生產效率,還能為安全作業保駕護航。”陳丹介紹,該公司所生產的商品混凝土和精品機制砂,已廣泛運用于大泉路快速化工程、桂林南路高架橋、磁湖綠色廊道工程等城市建設項目中。今年,該公司將重點圍繞環磁湖、環大冶湖等“環兩湖”重大建設項目發力,力爭混凝土產量達到24萬立方米,實現產值9000萬元,利稅突破600萬元。
陳丹表示:“我們通過再生建材的循環再利用,將建筑垃圾變廢為寶,為黃石打造‘無廢城市’添磚加瓦(徐錦博)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