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銀行項目總建筑面積近20萬㎡、總高度140米,合同工期38個月,坐落在寸土寸金的北京CBD商務核心區,周邊矗立著工程局許多名片工程:中信大廈、央視新臺址、正大中心、泰康大廈……民生銀行項目團隊致力于接過接力棒,以更精的管理、更高的標準、更多的創新,在這里實現新的超越。
聚焦一個“精”字
項目基坑離場地紅線平均不足1米,近乎“零場地”的問題,在基礎樁施工階段就給項目團隊帶來很大困難。60天,643根基礎樁,這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項目經理黨金忠回憶說,一天深夜,他在辦公室聽到外面傳來爭論聲,出門一看原來是生產經理黃琳正和大伙在描畫作業面分區和流水段,圖紙上滿是反復涂改的痕跡,他在旁邊“觀戰”許久,黃琳他們才注意到他。又經過幾輪激烈討論,僅1萬平米的有限場地終于合理劃分完成,黨金忠抬頭看了看墻上的鐘,時間已是后半夜。
于此同時,技術部也沒有閑著,他們通過一次次的方案論證和實驗,終于以最優的方案和實驗數據成功說服了設計方,通過等截面代換,將雙層鋼筋籠優化為單層鋼筋籠,提升了鋼筋籠的加工效率,并探索出將鉆渣泥土固化后做鋼筋加工場地的方法,促進了場地轉換。在各部門的通力配合下,項目團隊提前15天完成643根基礎樁施工,能打硬仗的作風贏得業主認可。
CBD核心區周邊人流量極大,項目一路之隔就是眾多企業的辦公大樓,且北京市交通環境復雜,如何在保證混凝土及時不間斷供應的同時,又不影響周邊近萬人正常上下班出行,這個棘手難題讓物資部經理孫健如坐針氈。為此,他不僅規劃了多條商品砼運輸路線,更是安排兵分幾路拿著地圖、開著車在每條路線上來回跑,盡可能精細安排每條路線、不同時段的罐車安排。最終,經過84小時的連續不間斷澆筑,基礎底板一次成優,且未對周邊交通造成任何影響,項目團隊敢打必勝的優良作風再次贏得業主高度認可。
踐行一個“新”字
項目致力于打造全國“智能·低碳”雙驅動標桿工程,從建設之初就決定引入“空中造樓機”。為此項目技術總工楊磊帶著團隊多次前往武漢取經,可面對項目“多層高、多收進、多牛腿”的獨特結構,見過的那些造樓機會不會“水土不服”,讓他心里沒有底。
“搞不懂就學,不適用就改”,在反復的模擬實驗、推倒重來中,民生銀行項目團隊成功改良出契合項目特點的輕量化頂模集成平臺。首次頂升前,為確保萬無一失,項目團隊將塔吊頂升、核心筒及外框施工節奏全部納入爬升規劃,并通過BIM進行模擬分析,提前規避可能遇到的問題。
項目動力部經理崔超宇回憶說,“空中造樓機”首次頂升的時候,他的手中緊攥著計時器,盯著平臺一厘米、又一厘米的提升,隨著造樓機頂升完成,他激動地按下了暫停鍵。2小時09分,民生銀行項目團隊打破了行業同類作業最短用時紀錄,后來,他們又實現單層頂升最短用時1小時5分鐘,再次刷新記錄。
與此同時,民生銀行項目團隊還引入5G動臂塔吊、智能焊接機器人、三維無縫掃描儀、智慧工地信息平臺、自主拼接成像技術等代表新質生產力的“三局黑科技”來助力施工建設,并承辦北京市智慧管理標桿工地觀摩會。項目的“智慧建造”和高質量施工讓前來觀摩的各界人士紛紛點贊,項目團隊勇立潮頭的爭先姿態得到了同行的高度青睞。
凝練一個“全”字
前不久,民生銀行項目主體結構突破百米大關,始終保持安全“零事故”“零隱患”,這得益于對“安全管理、人人有責”的堅決貫徹。項目經理黨金忠給我們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項目部有個小伙子叫安陽,是一名政工員,但他總看到安陽從安全部進進出出,還時常撞見安陽在施工現場和安全員“交頭接耳”。
有一天黨金忠實在按捺不住好奇,向安陽一問究竟,才得知原來是安陽自我感覺對安全業務比較生疏,所以一直在主動學習安全知識。安陽還說,除他之外,還很多非安全口的同事都在積極行動,參與到安全工作當中。
即使項目陸續開展安全“五個一”、青年安全保障團、“碼”上監督等活動,讓全員都投入到安全管理當中,項目安全部的幾名同志也沒閑著,他們利用空余時間,依托青年創新工作室研制出了“模板支撐體系安全帶系掛點”,讓高處作業又多了一道保險。正是因為人人“搭把手”、個個“主人翁”的敬業精神在項目蔚然成風,讓民生銀行項目創一流、筑精品的底氣十足、銳氣充盈。
時間無跡,歲月有痕。民生銀行項目團隊始終堅信“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他們也將繼續立足平凡崗位,腳踏實地、埋頭苦干,把每一項平凡工作干好,去成就不凡;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去干成大事業。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