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村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文化、藝術、社會和經濟價值。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城鄉規劃工作中的“連片分區”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多層次、多領域的規劃中,將連片分區整合納入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有利于滇西特色資源的保護與整合,有利于促進不同產業的融合與發展,為宏觀層面科學保護和發展傳統村落開辟了新思路。本文據此對滇西傳統村發展進行實證研究,構建傳統村落保護體系,提出傳統村落集中連片發展的總體戰略。
一、傳統村落連片保護與發展的意義
近年來,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受到政府、專家組織和社會各界的重視。傳統村落要實現振興,需挖掘傳統文化,營造良好環境,落實特色資源,構筑特色產業鏈條。住建部部署2022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工作,采取“突出重點、強化特色、凸顯差異”的戰略,通過旅游串聯片區傳統村落,實現傳統村落“集群示范、整體保護、連片發展”,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形成“點面鑲嵌、繁星璀璨”的格局。針對不同傳統村落的差異,采用集中式可持續發展的新視角,可以緩解單一傳統村落發展的壓力,提升綜合效益,形成區域內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
二、滇西傳統村落現狀
滇西地理位置優越,生態旅游資源豐富多樣,有著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和歷史文化底蘊。滇西現有中國傳統村落6 000多個。2022年,財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示了2022年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范縣(市、區)名單,標志著新時期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由單個發展模式轉變為集中連片發展模式。推進傳統村落連點串線成片保護利用,有利于傳統村落連片保護和整合特色資源,實現資源規模化、多樣化,促進不同產業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滇西傳統村落量多面廣,類型多樣,有的交通較為便利、經濟條件較好,但拆除傳統民居建新房的壓力和矛盾非常突出;有的交通閉塞、經濟落后,傳統建筑大多破敗,保護形勢非常嚴峻。構建適應于滇西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評價指標體系,結合區劃案例研究推進構建傳統村落連片保護及發展的策略和措施,探索開展滇西傳統村落的連片保護與發展,需要做深入的田野調查和特色發掘,并形成差異化的發展之路。目前,滇西傳統村落的保護與發展主要依賴于傳統的保護方式,缺乏動態的開發與資源的協調,導致村落規劃不能完全與時俱進。在集中式可持續發展的新視角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更新思路,實現傳統文化及各種資源的互補,實現集中連片區域的共榮、共存。
三、傳統村落連片保護與發展的目標
從傳統村落的特殊性出發,論證滇西傳統村落采用連片保護模式的必要性。為了識別傳統村落的歷史信息及其時空演變規律,揭示傳統村落的生態適應系統、資源環境的可持續性和承載力,揭示傳統村落遺產保護、評價體系與文化傳承策略之間的價值關系,提出傳統村落聚落環境生態格局優化模型,構建村落聚落環境安全體系。基于新的城市化推進戰略和城鄉一體化發展機遇,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科學支持和實踐指導。合理探索傳統村落的集中連片發展模式,制定宏觀層面的發展規劃,將各種傳統村落整合為一個區域體系,有助于整合村落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便利游客在村落之間的流動,開發多樣化的旅游產品,提高滇西區域知名度和競爭力。
四、傳統村落連片保護與發展的具體思路
結合滇西具體實踐案例,以生態系統為切入點,在調查分析傳統村落歷史信息和時空演變規律的基礎上,提出了實現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規劃與政策響應機制的最優調控路徑。針對不同傳統村落的差異,應進行多元化發展,采用集中式、可持續發展的新視角,以生態適應性為切入點,構建滇西區域傳統連片保護與發展價值評價指標體系,結合區劃案例研究進一步探討聚居環境的文化保護及發展。
五、滇西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與發展對策
全域統籌共治,建設交通網絡,建立科學合理的保護機制,采取政府領導、村民自治和企業合作三方合作保護模式,走“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道路,加強區域聯動,在無障礙環境下建立一個集中連片的傳統鄉村地區,加快區域整體發展。加快資源互補,設施共建共享,根據各地區的差異性和多樣性,在源頭產品的共同開發中強調資源優勢、差異化開發,形成優勢互補,統籌規劃連接集中連片地帶,實現傳統村落的可持續發展,形成保護與發展的良性循環。推進現代功能植入,數字引領,除了實施傳統民居的現代化、文物建筑的開發利用等常規措施外,還可以在滇西傳統村落建立數字圖書館和文化遺產空間。依托數字攝影技術、虛擬化數字處理軟件和大數據信息管理技術,對滇西傳統村落的基礎數據和文化特征進行收集、整理、保存和挖掘,展示每個村落的個體特征,為后續傳統村落文物的改修、保護、研究和開發提供數據服務支持。建立“互聯網+鄉村文化”新模式,積極運用數字技術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充分調動村民保護與傳承文化的積極性。
六、結論
本文介紹了滇西集中連片發展的新途徑,構建了傳統村落集中連片發展的評價體系,后續還可從民俗文化傳承、人居環境改善、特色產業發展、村莊管理等方面提出管控措施,提升滇西文化旅游景觀保護的載體空間,增強集中連片傳統村落價值評估體系的完整性和創新性。研究結果符合預期,評價體系具有普遍性,為未來集中連片的傳統村落提供了評價標準,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作者系保山學院,副教授 李江麗 劉永曉。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教師類項目“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滇西傳統村落連片保護與發展研究”(2023J1148)。)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