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綠色建筑和智能建造作為建筑行業的新興領域,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從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的《綠色低碳轉型產業指導目錄(2024年版)》中,我們不難看出國家不僅加大了對綠色建筑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筑工程智能建造”也已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倡導綠色建筑技術和材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實施綠色建筑認證……這些政策的出臺,不僅促進了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也為智能建造領域的企業提供了明確的指導,為整個建筑行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貴州筑城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結構工程師黃艾在建筑行業已耕耘十余載,曾參與被《紐約時報》報道的“亞洲第一神盤”貴陽花果園的建筑項目,還自主研發了數項原創成果,其中“基于BIM技術的鋼結構工程深化設計”獲國家科技成果獎。黃艾堅信,智能化和綠色化將是推動建筑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力量。
黃艾認為,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已經逐步滲透到建筑行業的各個環節。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不僅可以提高設計效率、優化施工方案,還能實現施工過程的可視化和精細化管理,從而確保工程質量與安全。而在綠色化方面,工程師從建筑設計階段就應該充分考慮節能、減排、環保等因素,采用綠色建筑技術和材料,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
《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加快建筑節能降碳,推動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智能技術的發展正好為建筑綠色化轉型提供了新機遇,兩者相輔相成。通過引入智能系統,建筑可以實現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的智能化,也降低了建筑的運營成本,比如川建院大源國際中心辦公樓、上海環保科技城都是綠色智能化完美呈現的代表建筑,真正實現了綠色智能建筑的具象化。
而在建設階段,黃艾研發的“建筑結構工程質量檢測中無損檢測技術的應用分析”也正結合了這一理念,在行業內外已收獲眾多贊譽。這種無損檢測技術能夠在不破壞建筑結構的前提下進行精準檢測,避免了傳統檢測方法中可能需要的拆除破壞,更無需大規模重建,從而大大減少了能源消耗,實現了綠色建筑的節能環保。
“未來的建筑行業將更加追求低碳環保和智能高效的發展模式。我也會繼續深入研究和探索新技術和新理念,為推動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黃艾說道。
政策引領和行業實踐共同推動了建筑行業的轉型。我們相信,在智能化和綠色化的雙重驅動下,建筑行業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美好未來。(肖 燕)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