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設計專業是一個跨學科的綜合性藝術專業,涵蓋了建筑學、城市規劃學、景觀設計學、室內設計學等多個領域,同時涉及文學、心理學、人體工程學等多個學科。熟練掌握建筑、室內和風景園林的制圖知識與技能,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設計專業的基礎內容。對于藝術專業的學生來說,由于理工科知識相對薄弱、缺乏實際工程經驗、建筑領域的專業知識儲備不足,在學習專業制圖知識與技能時,往往會出現學習困難、實際操作能力較弱、對制圖規范和國家標準的約束不太適應等問題。因此,探索提高專業制圖能力的路徑是非常重要的。
根據環境設計專業的要求和行業崗位的需求來確定教學體系與目標,設置合理的課程、教學計劃與方式、注重學習習慣和方法的培養。專業制圖能力的提升,不必試圖通過某一門課程來達成,它貫通在學生四年的學習生涯中。在制圖基本理論和方法的學習基礎上,循序漸進地通過各類設計主題的學習與大量的實踐,來鞏固和精進專業制圖能力。
在實施教學之前需要分析先分析學生特點,掌握學生學習規律。藝術專業學生習慣于通過透視和直覺來觀察物體、立體幾何基礎的薄弱、空間思維及想象能力缺乏鍛煉、學習不主動,都是造成教學困難的原因。因此,可設置由簡至難的多階段式目標。從階段目標來看,第一階段學規矩,學習制圖基本原理、規范使用測繪工具的方法、相關行業的法規及標準及工具書的查閱方法;第二階段守規矩,遵守專業制圖規范及設計流程;第三階段用規矩,根據不同的設計內容,熟練采用手繪及多種計算機軟件輔助繪制符合國家標準的專業圖紙。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從課堂管理和課堂教學組織兩方面來抓課堂教學。
首先,固定的教室和座位,會使學生有非常強烈的歸屬感,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在課后自覺使用教室自學的良好學習習慣。布局成為組團的方式,便于學生討論及相互學習。其次,實行“周進制”教學進程管理,設置周任務,進行周評分,實行周監管。通過張貼周進制考核表記錄任務完成情況,讓考核過程可視化。最后,教師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要啟發學生思維、引導正確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實踐操作的輔導。
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制圖能力,一改傳統的抄繪訓練形式,從實物測繪到圖紙,拒絕從圖形到圖形的盲目繪圖。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二維與三維的思維轉換,增加實踐比重,從量變到質變,形成專業慣性思維,促進學習習慣的養成。同時,增加新技能與新工具的學習來激發學生興趣。訓練內容由小及大,包含了小器皿、家具、構筑物、小建筑、建筑室內、建筑及景觀場地等。
在測繪任務中學生需要分工協作,教師引導組內討論,由組長分配子任務,搭檔進行草圖繪制,測量,記錄數據等工作,小組再進行數據核對,在繪制過程中組內相互糾錯。要求學生繪圖時嚴格對照國家規范與標準執行,培養所需的職業規范和素養。課堂上學生分享各組的測量工作經驗,展示測繪成果,通過小組互評及教師點評進行小結,較好地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與溝通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
科學技術的發展為專業制圖課程帶來了許多新的技術和工具。教師利用數字模型及虛擬現實工具,分解建筑結構、場地結構進行講解,讓學生在理解結構的基礎上有邏輯地帶著設計思維進行繪圖。同時,教授學生使用紅外/激光測距儀、手持三維掃描儀和無人機激光三維掃描技術等,新的技術手段和新工具的應用為學生提供了豐富和真實的學習體驗。專業制圖所應用的計算機軟件也在不斷推陳出新,學生需要學會適應新技術,保持學習的態度,以適應行業的變化。這一過程中也培養學生將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設計理念。
總的來說,專業制圖能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不斷地重復操作訓練中逐步提高的,培養了學生的專業思維、職業素養、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借助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提高操作效率服務設計表達,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實踐能力。(牛琳 作者系武漢設計工程學院環境設計學院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應用型本科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在項目制教學模式下的課程體系改革”編號(221006642114915))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