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料這事兒打個電話不就可以了,怎么還要用什么小程序?”初次嘗試使用“一鍵要料”小程序,習慣了傳統的電話溝通方式的中交一公局集團杭寧聯絡線項目技術員劉祥,對于小程序是否真的能像“點外賣”一樣便捷高效,不由得心存質疑。
杭寧聯絡線項目是貫徹落實浙江省建設高水平交通強省戰略的“千項萬億”重大項目,也是構建繞城高速的關鍵項目。項目路線全長14.1公里,預計使用混凝土36萬立方米。為進一步節約成本、提質增效,項目強化數字化穿透,深度細化項目混凝土全過程要素管控,引進了中交一公局二公司自主研發的混凝土全過程管控云平臺,成為中交一公局集團首個試點項目。
“一鍵要料”微信小程序是云平臺中的組件之一,主要是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手段實現混凝土線上下單、拌合、運輸、澆筑的一鍵直達。“在傳統混凝土供應模式中,信息傳遞延遲、數據處理繁瑣及施工銜接問題嚴重制約了工作效率,導致成本增加和項目受阻。為了破解這一難題,項目團隊在中交一公局二公司的幫扶下,借鑒外賣點單系統的信息化優勢,創新性地研發了‘一鍵要料’小程序,大大降低了人工錯誤率。
“通過小程序申請混凝土的流程就如同外賣配送,能夠實時了解騎手的取餐狀態、送餐軌跡一樣。”近日,在澆筑現場,項目技術負責人包仕淳向技術員們介紹其使用方法。申請混凝土時,項目技術員根據施工計劃,在小程序上提交澆筑申請訂單,隨后系統將訂單信息自動同步至拌合生產系統,從而形成訂單序列傳輸給拌合站工作人員。混凝土通過一鍵拌合、生產后,在約定時間進行派送,并且可以在系統上看到運輸流程。
包仕淳剛剛介紹完,現場就響起“叮叮!”的系統提示音,原來是昨天劉祥在小程序下料的第一筆訂單送達。看著不遠處緩緩駛來的混凝土攪拌車,劉祥點開小程序查收訂單并說道:“昨天下單的混凝土,不到24小時就送達了,這可比我們以前在現場估摸著時間組織施工省心多了。”
“一鍵要料”功能在項目推行半個月后,得益于智能化平臺的協助,項目生產效率。然而在盤點粉料的過程中,張長松作為材料負責人,面對云平臺中不斷涌現的實時更新的要料訂單卻犯了難:“生產效率加快的同時,粉料補給的頻次也增加了,導致我們目前盤點粉料處于超負荷工作。”項目通過傳統的人工攀爬料罐后敲打密封的罐身,然后根據經驗判斷聲音沉悶還是清脆,從而對粉料庫存量進行粗略估算。然而,這種方式有高空墜落的風險,而且測量的數據與實際庫存量偏差較大。
針對這個問題,項目開展了“小發明、小改進”活動,通過采用貼片傳感器實時監測拌合站料罐中水泥、粉煤灰等粉料的實際庫存量,實現數據采集精確到10千克。此外,項目還通過智能地磅、智能料位監控、智能收發料等數據統計,不斷完善云平臺各項功能,使混凝土數據統計全流程得以進一步優化。
“如果說‘一鍵要料’是前線沖鋒陷陣的英勇士兵,那么云平臺中的另外兩個法寶便是運籌帷幄的智囊團,也是實現‘云平臺上點外賣’的強大靠山。”項目負責人董耀文說。除了“一鍵要料”外,不斷進行實時分析的云平臺還能實現精準部位量差核算、多維度統計分析等功能,不僅達到‘混凝土管控數據零手動,一個界面全了然’的效果。精準部位量差核算功能如同一位精明的管家,通過對庫存、車輛、收發料數據的全程監控,結合施工配合比自動反算各部位混凝土原材料的消耗量,詳細記錄每一方混凝土的來龍去脈。多維度統計分析功能則如同一位睿智的軍師,通過對澆筑進度、臨時用砼,前后場核算等數據的統計分析,為項目合理安排生產調度提供全面、準確的數據支持。
目前,混凝土全過程管控云平臺已深度融入杭寧聯絡線項目生產建設各個流程。項目數智大廳中,項目管理人員通過云平臺進行常態化監控、觀測,了解示罐車位置、各分項結構物的澆筑狀態、完成比例以及節超量等信息,確保工程建設順利開展。不久的將來,杭寧聯絡線項目將完成湖州市繞城高速的最后一環,成為這座城市最靚麗的風景線之一。
(孔嫻璐 單傳龍)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