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袁然
日前,應山東省泗水縣邀請,全聯石材業商會會長劉良帶隊前往泗水,就當地石材產業如何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出謀獻策。本報及旗下石材新聞全媒體《21世紀石材產業報道》應邀參與調研。泗水縣委常委、副縣長郭慶國,縣政協副主席張寧及礦區所在地主管單位和部門負責人一起參與了考察或座談。
據介紹,泗水石材礦區為國家A級礦,優質花崗巖儲量達到120億立方米以上,可開采量為50億立方米。泗水石材色線色斑少,材質新鮮、顏色鮮艷、結構疏密,無輻射無污染,綜合判定為A類建筑材料,可用于生產加工羅馬柱、幸運球、花瓶、歐式掛件、衛生潔具、整體廚房、墓碑石等高檔異型材以及磨光板、火燒板、臺階石、路沿石、蘑菇石、剁斧石、橋欄石等各種規格板材,是國內少有的優質花崗石礦,已注冊商標為“魯灰”。
目前,“魯灰”已出口到英國、法國、美國、挪威、俄羅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十幾個國家,并銷往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重慶、香港等二十多個地區,具有很好的市場前景。
劉良一行先后考察了山東泗水鼎力石材有限公司、山東鑫鑫石材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了解“魯灰”的生產與銷售情況,隨后前往礦區考察石材開采情況。根據實地調研,劉良一行對泗水石材的品質、“魯灰”石材曾經的市場影響力給予了充分肯定,同時也發現泗水石材產業總體缺少規劃、“魯灰”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明顯不如以前、受制于中間商、市場價格缺乏競爭力、設計單位很少選用、訂單少且賣不出好價格、保護性開采影響開采進度、缺少大型龍頭企業帶動、對商協會的作用發揮不夠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劉良在座談會上給出了“藥方”。他說,第一個層面,對泗水石材而言,首先得統一思想,就是大家怎么看待石材產業在泗水地方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他認為,“魯灰”是一個現成的資源,應該做為一個地方特色產業來做。如果地方重視了,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就知道怎么去規劃、怎么去發展、怎么去扶持它。這是一個產業長遠發展的基礎和關鍵,先有戰略的高度,才有產業的出路。這次泗水縣主要領導邀請大家過來提建議,說明泗水縣是非常重視石材產業發展的。
劉良舉例說,廣東某石材基地,在市場上曾經遙遙領先,現在的發展狀況卻比較艱難,被水頭超越,落在身后。這個地方今天的狀況,主因是有一任主管不支持,繼而就自生自滅了,現在開始又來抓發展,市場格局早已不同了。這就是態度問題,“魯灰”絕不能犯這樣的錯。
劉良說,如果大家意見統一了,就制定一個五年規劃或者十年規劃,大家都按這個規劃執行就可以了。不管誰來當主管,這個產業都能有序發展,才能夠真真正正把這座山變成老百姓的山,造福百姓,多賣出一塊石頭,它創造的每一份稅收,都是為這個城市的發展作貢獻。
劉良認為,第二個層面就是如何做。作為企業該怎么做?作為礦山該怎么做?作為政府層面該怎么做?把職責劃分清楚,制定行動計劃。
政府要就業、要稅收、要企業能夠過得好,同時還要環保和各種社會效應,那么政府就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制定可以執行到位的扶持政策。比如,南安在疫情之前就出臺了一個政策,所有對外簽合同和通過正式投標簽的合同,500萬以上的政府補貼2%,也就是100元給2%的補貼。這就是為了增強石材企業在外面的競爭力,比別人便宜2%,還可以拿下這個訂單,所以南安的石材產業這些年發展強勁。
同時,針對泗水石材行業,劉良建議,無論是石材人,還是石材企業或者礦山,都要有一個長期的規劃。制定這個規劃要把眼光放遠一點,要考慮如何能達到產業助力城市的發展,城市又反哺這個產業的發展,真正實現產城融合。特別是礦山企業,要讓利于石材加工企業,“放水養魚”,留住石材企業,吸引更多的石材企業。在當前艱難的情況下,政府和行業一定要抱團做市場、做宣傳、做品牌。在石材產業發展方面,現在有很多成功經驗,麻城有“麻城模式”,蛟河有“蛟河模式”,“魯灰”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探索出一個“泗水模式”,引領“魯灰”快速做大做強。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