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電子報> 正文

“中國石材全聯行”之① 嘉祥石雕:是傳奇,更要傳承——訪首屆“國家鄉村工匠名師”杜運偉

2024-07-09 13:33:59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袁然責任編輯:xmt02

  編者按:

  6月27日,全聯石材業商會主辦的石材雕刻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在山東嘉祥召開,這是石材行業對嘉祥石雕的認可,更是對嘉祥石雕的關注,也是凝心聚力對嘉祥石雕搭建未來發展的助力平臺。

  作為本次會議的承辦者,杜運偉用44年如一日的執著和努力,在嘉祥石雕產業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今,嘉祥石雕產業走到了生死抉擇的關鍵節點。對于早已將自身命運與嘉祥石雕的發展融為一體的杜運偉來說,除了深深地擔憂之外,更多的是一種責任和期望。近期,本報記者受邀與其就嘉祥石雕的未來發展進行了一次深入對話。
 

“中國石材全聯行”之① 嘉祥石雕:是傳奇,更要傳承——訪首屆“國家鄉村工匠名師”杜運偉
 

  “嘉祥石雕成就了我”

  記者:杜會長,分享一下您跟嘉祥石雕的故事吧。

  杜運偉:我是嘉祥人,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溝里的農民,從事雕塑雕刻技藝至今40余年。

  7歲開始跟隨爺爺學習石刻,曾步行走遍十里八鄉去臨摹碑刻,慢慢癡迷上了雕刻藝術,打下了比較扎實的基礎。12歲時,我的作品《石刻麒麟》獲山東省婦聯舉辦的展覽一等獎、國際兒童工藝品展二等獎。14歲的時候,我與哥哥一起創作了嘉祥縣的標志性城市雕塑——麒麟,現在還矗立在市中心。我的作品《麒麟望月》,被文化部作為中美文化交流作品贈給了美國,現收藏在美國國家博物館。

  在嘉祥石雕的傳承和發揚中,我得到了政府和社會的極大肯定,先后獲得“濟寧市新長征突擊手”“濟寧市十大杰出青年民營企業家”“齊魯文化之星”“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國家鄉村工匠名師”等榮譽和稱號。做為一個嘉祥石雕傳承人,是嘉祥石雕成就了我,我為嘉祥石雕感到自豪。
 

“中國石材全聯行”之① 嘉祥石雕:是傳奇,更要傳承——訪首屆“國家鄉村工匠名師”杜運偉
 

  我的企業山東三圣玉雕有限公司,包含了文旅、文化、文創等產業,有高級設計師16名,省市工藝美術大師80名,專業技術人員200余名,年產量10萬余件。公司設有國家工藝美術大師——薄自洋工作室、國家鄉村工匠名師——杜運偉工作室、市級非遺工坊等。公司擁有“青墨玉”等多項專利,產品從研發、生產到銷售具有全鏈條競爭力,玉石雕系列產品在市場占有率曾經高達58%以上。

  我們團隊成功設計建設了山東沂南紅色文化(紅嫂)影視基地、濰坊金泉寺、河南開封府、包公祠、清明上河園等文旅項目,完成了高度9.99米的山東蒙山“福壽康寧”鼎、被國家領導人譽為“中華石雕之最”的開封御林軍大象等優秀作品。

  記者:作為全國的石雕之鄉之一,嘉祥石雕的特色是什么?與莒南、曲陽、青田、惠安等其他石雕之鄉比較,嘉祥石雕有何特殊之處?

  杜運偉:與南方石雕相比較,嘉祥石雕無論是石材材質、地理位置、歷史積淀、文化內涵、傳承技藝都具有獨到的優勢。早時,嘉祥石雕以牌坊、園林為主,雕刻手法大氣豪放、粗獷又不失細膩,頗具北方特色;而河北曲陽以人物為主,福建惠安則以碑刻為主,作品比較圓甜。

  記者:在嘉祥石雕的傳承和發展中,或者您個人的從業經歷中,有哪些經驗值得與整個石雕行業共享?

  杜運偉:我有兩點思考和感受。

  一是對石雕產業或任何一個產業而言,政府層面的戰略引領是非常重要的,把產業擺在什么樣的位置,產業就會有什么樣的出路。石雕產業和環保其實不是對立面,而是相生發展的概念,我們倡導綠水青山,如果疊加EOD模式,高質量發展石雕產業是可行的。

  二是產業發展要適應市場需求和形勢變化。嘉祥石雕之前以園林、牌坊等城市建設需求為主,現在建筑業下行,市場需求下降,石雕的著眼點也要隨之變化,比如轉型到隨手禮(硯臺、屬相擺件、茶寵等),或者生活實用型產品,只要產品好,就會有剛需。
 

“中國石材全聯行”之① 嘉祥石雕:是傳奇,更要傳承——訪首屆“國家鄉村工匠名師”杜運偉

 

  嘉祥石雕的前世今生

  記者:嘉祥石雕有1800多年的歷史,可以說深深地融入了嘉祥經濟社會發展的脈搏中。在全國一些地方,傳統產業的傳承與發展,偶有雷聲大、雨點小的現象。您能否談談,嘉祥石雕得以傳承至今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杜運偉:嘉祥石雕發展至今,其實很不容易,這凝聚了世世代代嘉祥石雕人的心血。嘉祥石雕從東漢晚期的畫像石至今已延續1800多年,這是文明和歷史賜予嘉祥石雕的底蘊和內涵。

  嘉祥石雕產業雖歷史悠久,但早期是沒有“嘉祥石雕”這一品牌概念的。經數代人的守成創新,形成了10多個系列、1000多個品種,嘉祥石雕遠銷海內外百余個國家與地區,享譽全球。1996年,嘉祥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石雕之鄉”,2008年,嘉祥石雕也被列為國家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終于有了金字招牌。

  在鼎盛時期,嘉祥石雕產業的年銷售收入達50億元,利稅超4億元,從業人員近10萬人。在南部山區的紙坊鎮、滿硐鎮、馬集鎮等地,財政收入的40%,農民人均收入的70%來自于石雕及其關聯產業,是名副其實的惠民產業、富民產業。

  從這個發展的歷史進程中,我感受最深的是,嘉祥石雕之所以得到很好的傳承與發展,有三個核心因素:一是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滋養出一代又一代對石雕有著天然熱愛與親近的傳承人,正是這些傳承人的前赴后繼,譜寫了嘉祥石雕產業的美麗傳奇;二是嘉祥本地石材天青石資源獨特,因無毒無味受到市場喜愛,三是離不開政府的高瞻遠矚和大力扶持。

  記者:數據顯示,中國石材行業這兩年的發展狀況總體上不容樂觀。石雕做為石材產業的一個門類,市場發展狀況如何?

  杜運偉:石雕產業的發展不容樂觀。對外而言,市場需求萎縮;對內而言,嘉祥石雕面臨環保的嚴重問題。雙重壓力之下,嘉祥石雕困難重重。

  我估計,未來五至十年,都是經濟發展的困難期或調整期,石雕產業的跨越發展還有一段艱難的路要走。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嘉祥石雕現在的基本情況?比如企業數量、規模、從業人員、產值等。

  杜運偉:嘉祥石雕目前正常存續的石雕企業大概有80家左右,大多都是小規模企業或者個體商戶,從業人員估計還有1000人左右,年產值很低。

  嘉祥石雕從業者從之前的十幾萬人,到現在的不足千人,很多好的技藝師傅都到外地去發展了,導致嘉祥石雕這個非遺技藝的流失,連帶對周邊經濟發展及人員就業也造成很大影響。

  記者:嘉祥石雕曾經的輝煌與當前的冷清形成了非常強烈的反差,這個現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杜運偉:2016年以來,嘉祥石雕產業傳統露天作業的生產方式,滿足不了環保的要求被依法整頓,而新的石雕產業園區規劃建設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造成全縣石雕產業一直處于停滯狀態,市場正被其他地區的同行蠶食。

  嘉祥石礦封山禁采以來,很多到嘉祥的訂單,都是拿到外地去選材定制。這樣一來,幾個弊端就出現了:企業成本增加,稅收都貢獻給了外地,周邊的就業率降低,產業進入了惡性循環。

  特別是人才的流失,讓我倍感心痛。嘉祥至少有上萬名技術工人被迫到河南、湖北、云南、貴州打工,成為當地石雕加工業的教師,為嘉祥石雕業培養了越來越多的競爭對手。

  在短短八年時間里,全國除了原四大石雕之鄉外,又迅速增加了河南駐馬店,湖北麻城、隨州,重慶大足等石雕產業區。比如山東萊州,在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指示精神下,按環保要求,把石材老基地重新啟動起來。目前,濟寧的汶上白石、泗水柘溝的“魯灰”石,也是按照綠色礦山模式在正常生產與經營。

  對比之下,我認為,嘉祥石材封山禁采局面的形成需要深入研究與探討。
 

“中國石材全聯行”之① 嘉祥石雕:是傳奇,更要傳承——訪首屆“國家鄉村工匠名師”杜運偉

 

  “嘉祥石雕絕不能丟”

  記者:面對現狀,您作為全國工商聯石材業商會常務會長、山東省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政協第十四屆濟寧市委員,對于復興嘉祥石雕產業,有沒有思路或者方向?您認為瓶頸在哪里?

  杜運偉:嘉祥石雕是傳奇,更要傳承。嘉祥石雕如果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丟失了,我們就是千古罪人,我充滿深深的憂慮,也一直在尋找突破口。

  我認為可以采用EOD(生態環境導向開發)模式,打造國際石材循環產業鏈,做長江以北最大的石材循環產業,把石雕作為大石材產業的其中一個配套,打造成嘉祥石材產業中的一環,用石雕賦予石材不一樣的歷史和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改變嘉祥石雕的現狀。

  要說瓶頸,我認為要明確產業的定位,這是嘉祥石雕振興的關鍵。對于環保問題給嘉祥石雕產業發展帶來的制約,這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用發展的方法去解決。對此我是充滿期待的。
 

“中國石材全聯行”之① 嘉祥石雕:是傳奇,更要傳承——訪首屆“國家鄉村工匠名師”杜運偉
 

  記者:目前而言,這只是一個初步想法,還是作了實質性的推進工作?

  杜運偉:這個思路的形成,我投入了不小的資金,做了深入調查、論證和規劃。總體來說,我提議以石雕產業基地為平臺,從四個模塊去發展——

  一是城市藝術、園林藝術產業模塊,從而延續和保留嘉祥傳統的石雕藝術風格;

  二是文創產品及工藝品模塊,加快文創產品、工藝品與家裝、公裝等產業的融合發展,讓石材以不同形式走進千家萬戶;

  三是依托本地源頭石材天青石,開展綠色礦山循環經濟產業模塊,打造中國石材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示范基地;

  四是借助嘉祥兩大港口優勢,申請籌建石材保稅倉庫模塊,便捷全球石材進出口,打造長江以北石材集散中心和樞紐平臺、世界石雕文化產業傳承創新基地。

  按照這個思路,建設中國(嘉祥)石雕石材文化循環經濟產業園,分步投資、分步實施,描繪年產值500億、年稅收超10億的石雕藍圖。

  目前,我已經在做一些石雕產業再啟航的推動工作。比如“麒麟覓境”項目,以“曾子孝道”思想為核心,以石雕藝術為主題,集文旅酒店、博物館、藝術研發為一體,總建筑41435平方米,目前已投資了2億多元。

  記者:石雕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嘉祥石雕現在人才流失相當嚴重,要振興嘉祥石雕這么大的產業和規模,人才需求怎么解決?

  杜運偉:我是濟寧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目前協會還有70多名省市級工藝美術大師的團隊,我自己也還有市級非遺工坊和國家工匠大師工作室,當然也有部分人才可以利用柔性引進的方式。我曾經辦的石雕職業學校,也培養過大批的石雕技術人才。這些老底子都還在,我相信,星星之火是可以燎原的。(本報記者 袁然)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