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全面振興,關鍵在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通過多方面努力,著力打造一支沉得下、留得住、能管用的鄉村人才隊伍,強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
引導下沉服務、健全本土培養、強化評價激勵、吸引返鄉創業……各地區各部門積極實踐探索,推動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才華、大顯身手,為農業農村發展持續穩中向好提供有力支撐。
行駛在太行山東麓,石板路蜿蜒伸展,石頭房錯落有致,司機告訴我們毛連洞村到了。走進河南省鶴壁市淇濱區大河澗鄉毛連洞村,庭院花果飄香,游園相映成趣。很難想象眼前美麗的小山村,曾是個空心村。
毛連洞村的面貌變化,得從鄉村規劃師的到來說起。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在全省范圍內啟動村莊規劃編制試點工作,經過篩選,毛連洞村被確定為試點之一。來自河南城市空間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的鄉村規劃師耿丹陽帶領團隊掛點進駐。
第一次踏入毛連洞村,耿丹陽在古槐樹下遇到村民張靈美帶著孫子乘涼。張大娘和“城里娃”耿丹陽拉起家常:“小孩爸媽都在外面打工,要是能在家門口找個活兒,掙錢顧家兩不誤,多中。”
看著老人和小朋友期待的眼神,耿丹陽暗下決心,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熱情,為這個村莊做好規劃。入戶走訪調查、發放調研問卷,耿丹陽和團隊一行7人在村里“泡”了20余天。村黨支部書記楊杰開著三輪車,拉著耿丹陽跑遍了村里各個角落。
“五分梯田兩分林,三分村落坐山間。走訪發現,毛連洞的村莊基礎好,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傳統村落和非遺文化等資源,但由于缺乏整體規劃,面臨著產業發展乏力、資源利用不足、傳統民居失修、設施不完善等問題。”耿丹陽說,調研后團隊拉出項目清單,結合發展需求,確定8個大類43個小項具體任務。
再好的規劃,落不了地也不行。這次村莊規劃編制試點,由河南省自然資源廳組織專家指導、搭建工作平臺,市區兩級統籌項目資金,鄉里協調用地需求,規劃師團隊全程跟蹤服務,“護航”項目落地實施運營。
對山里人來說,道路就是出路。剛起步,耿丹陽就碰上了難題——一條高速的服務區建設方案與毛連洞村的規劃存在沖突。服務區阻隔了村莊原有道路,建筑風格也與村莊不同。規劃團隊多次反映情況爭取支持,經過努力,服務區建設方案進行了適當調整。“等高速建好,服務區會設置出口,游客可徒步進村,能帶來新一波客流。”耿丹陽介紹。
隨著規劃項目落地,毛連洞村悄然發生改變:閑置老屋改造成老年服務中心,廢棄窯洞改造成手工作坊,污水管網和處理設施改造提升,實景演藝劇場豐富著鄉村文化生活,農產品成了旅游伴手禮,小米、酸棗芽茶等供不應求。
據統計,規劃實施后,村里建起“共富工坊”,毛連洞村新增就業崗位60余個,年集體經濟增長約120萬元。“原來我常年在外務工,今年在家門口找到了工作。”村民楊大平說。說起村里的未來,楊杰信心滿滿:“規劃項目還有一部分正在建設中,等順利完成并投入使用,相信鄉親們的日子會更紅火。”
“鄉村建設要遵循發展規律,做到先規劃后建設。”河南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王鋒說,提高村莊規劃編制質量和實效,派駐鄉村規劃師成效顯著。今后要支持熟悉鄉村的專業技術人員參與村莊規劃設計和項目建設,開展“陪伴式”服務規劃實施,優化掛點鄉村規劃師在地服務,促進鄉村建設提質增效。
(任 敏)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