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建現場一車一車運來的生活污泥、河道淤泥及輕污染土等固體廢棄物,經過球磨機研磨與煤矸石摻雜在一塊,由于煤矸石自身能夠發熱,采用全內燃焙燒技術,20多個小時后,就能成為美觀的建筑材料,變廢為寶的‘綠色魔法’每天都在這里上演。”7月5日,一走進徐州振豐新型墻體材料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趙路生的話就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記者在振豐公司生產車間看到,四條隧道窯燒結磚生產線窯火正旺,燒制產線上方機械手臂飛舞,車間內AGV運輸車沿著預設軌道往來忙碌。與傳統建筑材料生產企業不同的是,這里沒有粉塵,也沒有污水流出。這家隧道窯固廢協同處置智能制造工廠,剛剛被評為2024年度江蘇省智能制造工廠。
綠色建材產業鏈是江蘇省“1650”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雙碳”目標下,促進建材綠色化已成為大勢所趨。作為行業“新寵”,業內對綠色建材的未來發展寄予厚望。徐州作為重要的建材產業基地、國家首批“11+5”“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建材企業在推進無廢城市建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徐州市2023年度高質量發展總結暨2024年工作推進會上,市委書記宋樂偉指出,要深刻理解把握“因地制宜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重大要求,穩步夯實產業體系“基礎樁”,持續增強科技創新“引領力”,不斷提升發展“含綠量”,有所為有所不為探索實現路徑。
近年來,徐州市綠色建材產業積極培優新型建材品種、品質和品牌,加強標準建設,摒棄追求規模擴張的粗放發展模式,不斷豐富產品品種,持續提高產品品質,精心打造產品品牌,加快轉向追求質量效益的集約發展模式,推動綠色建筑與綠色建材標準協同發展。
4月初,江蘇省建筑產業現代化協會公布了2023年度優秀成果獎評選結果,江蘇新盈裝配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兩款產品“鋼筋桁架混凝土薄壁板”獲得了技術成果類二等獎、“CLFC輕質發泡混凝土墻板”獲得了技術成果類三等獎。這兩個綠色環保建材產品,已經通過綠色建材認證、新型墻體材料認證,可同時滿足各類裝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使用。尤其是新型建筑樓板材料鋼筋桁架混凝土薄壁板,可以減少60%鋼支撐用量、60%底部木模板用量、50%建筑垃圾產生,引領了建筑業的轉型升級。
特種砂漿可以滿足隔熱、防水等不同的特殊需求,是規模超千億的大市場、好賽道。隨著房屋裝修也向著環保、美觀、功能性不斷演變,特種砂漿的應用場景正在不斷擴大。江蘇新益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的防水特種砂漿生產線,成為新一輪企業轉型升級的優選路徑。新益公司生產的花崗巖機制砂,全自動化控制、精準計量、定制化設計,已經成為東方雨虹生產防水材料的重要原材料。
走進徐州臥牛山新型防水材料有限公司防水卷材生產車間,自動卷材、自動分揀、自動包裝等智能化生產線有序運轉。一卷卷防水材料經過配料、涂覆、冷卻等程序,陸續打包等待發貨。戶外老化實驗基地整齊擺放的10多個4年前生產的防水卷材,至今鮮亮如新。作為2019年度江蘇省省長質量獎優秀獎獲獎企業,臥牛山自主開發出品的近零能耗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已累計參與近零能耗建筑實施超220萬平方米,推動了防水建材全產業鏈的質量提升。
裝配式建筑是指將工廠生產的產品、部件在施工現場組合安裝,裝配式建筑的基礎是工廠,其實還是制造業。江蘇三合綠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去年底上馬了一系列智能化裝備,主攻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和蒸壓加氣混凝土板材這兩種綠色建材產品。新生產線具有全程在線檢測、數據分析和指令編輯功能,采用AGV自動成品輸送系統,減少人為干預,保證系統有序工作,不僅大大提高了整線產品質量,也降低了對物料的消耗,讓混凝土砌塊和板材的生產從傳統“制造”躍升為智能“智造”。
根據《江蘇省綠色建材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該省將大力發展低碳零碳負碳建材新產品,加快新型膠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新型墻體材料、特種玻璃等領域綠色低碳產品開發。同時,鼓勵地方政府在民生工程、美麗鄉村等項目建設中采購綠色建材,促進綠色建材與綠色建筑協同發展。以新型建造方式,推動政府采購工程和“無廢城市”建設項目采用綠色建材產品,促進綠色消費,不斷提高綠色建材產品的建筑應用比例。
徐州市綠色建筑材料推廣中心主任武維輝表示,徐州市將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統籌運輸半徑區域供需平衡、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等制約因素,進一步優化生產力布局,推動行業集中集聚集約發展,形成規模效應。同時,強化政策引導和精準服務,推動綠色建材企業加快理念、技術、產品、管理和模式創新,引導中小企業專注主業、深耕行業、強化創新,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形成一批掌握獨門絕技的綠色建材“單打冠軍”和“配套專家”。
(王正喜)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