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作為中國最南端的島嶼,擁有豐富多樣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文化遺產。其中,海南傳統民居作為地域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反映了當地的歷史、宗教、風俗和地理環境,還展示了獨特的審美特征和文化素養。然而,在快速城鎮化的進程中,許多自然古村落和民居正面臨拆毀和荒廢的危機。如何有效地保護和傳播海南傳統民居成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旨在探討海南傳統民居的地域性表達與數字化傳播,以期為海南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海南傳統民居的地域性表達
民居的格局與型制。海南傳統民居的格局和型制深受其地域文化的影響。封閉式獨立院落式民宅是海南民居中最為普遍的樣式,這種布局方式不僅適應了海南炎熱潮濕的氣候條件,還反映了自然經濟下農民的保守思想和狹隘心理。例如,瓊海民居作為海南民居的代表之一,其建筑風格和布局充分體現了海南地域文化的獨特性。這些民居多采用火山巖建造,具有堅固耐用、隔熱防潮的特點,同時也展現了海南人民對自然環境的深刻理解和利用。
民居的歷史空間與文化符號
海南傳統民居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空間和文化符號。這些符號不僅是村民生活和生產習慣的結晶,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體現。例如,黎族船型屋的建筑形態在黎族生活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它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承載著黎族先民對自然的敬畏和依賴。在民居設計中,可以通過“移植”這些歷史特殊留存,使現代建筑在保持功能性的同時,也能傳達出深厚的文化內涵。
“在地性”設計理念。在保護海南傳統民居的過程中,“在地性”設計理念顯得尤為重要。這種理念強調將傳統歷史文化和現今的村落場景相結合,同時隱性融入現代美學加以表現。通過設計形式對歷史特殊留存展開在地性“移植”,可以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欣然感受在地性文化特性和歷史記憶,從而對傳統文化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例如,在洪水村的保護設計中,可以通過保留和修復傳統的民居建筑,同時結合現代建筑技術,創造出既符合現代生活需求又能體現地域文化的居住環境。
數字化傳播在海南傳統民居保護中的作用
數字技術的優勢。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在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應用日益廣泛。數字技術具有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表現形式多樣等優勢,能夠為海南傳統民居的保護和傳播提供新的途徑和手段。通過數字化技術,可以實現對海南傳統民居的全面記錄和展示,使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這一文化遺產。
數字化平臺的建設。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等數字化平臺的建設為海南傳統民居的保護和傳播提供了有力支持。這些平臺通過收集、整理、展示海南傳統民居的圖文、視頻等資料,使觀眾能夠足不出戶地游覽各地國家級傳統村落的田園風情。例如,海南省澄邁縣老城鎮的羅驛村作為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的入駐村落之一,其數字化展示不僅吸引了眾多關注,還帶動了當地文化旅游的發展。
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在數字化傳播過程中,多媒體集成、數字攝影、虛擬現實等技術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些技術可以實現對海南傳統民居的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使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傳統民居的獨特魅力。例如,通過VR特展,觀眾可以在虛擬環境中感受福建客家土樓中的茶馥、龍舞獅舞及土樓建造文化等,從而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數字化傳播的意義。數字化傳播不僅為海南傳統民居的保護提供了新的手段,還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和社會價值。首先,數字化傳播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和關注這一文化遺產。其次,數字化傳播能夠豐富歷史文化旅游產品的形式和內容,提升游客的參與度和體驗感。最后,數字化傳播還能夠吸引更多的志愿者和社會力量參與到文化遺產的保護中來,形成全社會共同關注、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海南傳統民居數字化傳播的實踐案例
羅驛村的數字化實踐。羅驛村作為海南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順利完成數字化的中國傳統村落,其數字化實踐為海南傳統民居的保護和傳播提供了寶貴經驗。在數字化過程中,羅驛村通過收集大量的圖文、視頻資料,建立了完善的數字檔案庫。同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實現了對村落的全方位展示,使觀眾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羅驛村的田園風光和歷史文化。這些數字化成果不僅吸引了眾多游客的關注,還帶動了當地文化旅游的發展。
澄邁縣其他村落的數字化計劃。在羅驛村數字化成功的基礎上,澄邁縣計劃進一步推進其他村落的數字化工作。例如,老城鎮石矍村、金江鎮美榔村、大美村等村落都將被納入數字化計劃之中。通過數字化手段的保護和傳播,這些村落的獨特魅力和文化內涵將得到更好的展現和傳承。(作者楊悅系海南科技職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講師;施金妹系海南科技職業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本文系2023年海南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海南傳統文化在短視頻中的傳播策略研究》(項目編號:HNSK(QN)23-111)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