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造字思維,根植于中國古代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先民們通過觀察自然、模擬物象、抽象概括等方式,創造出了既具有直觀性又富含深意的漢字符號。這種造字思維不僅體現了古代先民對事物的深入觀察,還蘊含了聯想、類比、隱喻等創造性思維。在現代建筑裝飾設計領域,如何借鑒和應用這種造字思維,以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設計靈感,成為值得深入探討的課題。
創新教學理念,融合造字思維
在建筑裝飾設計教學中引入造字思維,首先應注重尊重與傳承傳統文化。漢字的造字過程蘊含了豐富的哲學思想和較高的美學價值。建筑裝飾設計教學中,教師可深入解析漢字的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等構造原理,讓學生深刻理解“形”與“意”之間的緊密聯系,以及如何通過簡潔的線條和符號表達人類世界的復雜概念和內在情感,幫助學生明確形式與功能和諧統一的重要性,打造出兼具文化內涵與審美價值的建筑裝飾設計作品。其次,造字思維不僅局限于文字領域,其背后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可以跨越學科界限,為建筑裝飾設計提供新的靈感來源。在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打破傳統設計思維的束縛,將藝術、文學、歷史、科技等多領域的知識與技能,均融入設計過程。例如,結合古代建筑中的漢字裝飾圖案,帶領學生分析漢字元素與建筑設計的融合規律,把握不同建筑風格所使用的漢字造字思維,為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中傳統元素的運用提供靈感,培養學生良好的跨界思維,使其設計出既具時代感又不失文化底蘊的作品。最后,在建筑裝飾設計教學中應滲透可持續發展理念。造字思維強調“以簡馭繁”,即用最少的元素表達最豐富的信息,這種理念與當前社會所倡導的綠色建筑、低碳設計等理念不謀而合。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設計中減少資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等問題,使得學生進一步明確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建筑裝飾設計中的應用實踐。
挖掘造字思維內涵,充分拓展教學內容
建筑裝飾設計教學旨在培養學生良好的設計思維與創意創造能力,教師應重點解析漢字造字法的各種思維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漢字造字思維的內涵、外延,并將其靈活地運用于建筑裝飾設計中。其一,象形思維。即通過具體形象來理解和表達抽象概念的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形態,如山川、水流、動植物等,讓學生感受到這些形態所蘊含的美感和設計靈感;或者讓學生觀察不同形態的色彩搭配和材料質感,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這些元素巧妙運用于建筑裝飾設計中,使設計作品更加生動、有趣。其二,指事思維。在建筑裝飾設計教學中,指事思維能夠幫助學生更清晰地明確設計意圖,并通過象征性符號或直接指示的方式將設計概念傳達給受眾。這種思維方式促使學生在設計初期就深入思考設計的核心價值和目標,從而確保設計作品能夠準確傳達出預期的視覺效果和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運用指事思維來分析空間需求、人流動線以及視線關系,從而制定出合理且高效的空間布局方案。例如,在商場內部設計中,設計者首先要識別商場的核心功能區,如品牌店鋪、餐飲區、休息區及中央廣場等。這些區域如同漢字中的關鍵筆畫,各自承載著不同的功能與意義;然后運用指事思維中的“指示”原則,結合漢字筆畫的連貫性與流暢性,規劃出清晰的人流動線,并設置寬敞的走廊、明確的指示牌以及吸引人的店鋪布局,引導顧客自然流動。同時,考慮到視線關系,設計師可為商場內部空間設置視覺焦點,如同漢字中的點睛之筆,增加大型藝術品、互動裝置或特色店鋪,以吸引顧客的目光并引導其視線流動。其三,會意思維。會意即將多個獨立的意義單元重新排列組合,以形成新的意義。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運用會意思維來創造具有豐富內涵和深刻寓意的設計作品。例如,中國古典園林中常運用會意思維來布局,如蘇州園林通過“借景”“對景”“分景”等手法,將山水、建筑、植物等元素有機結合,打造出層次分明、節奏有序的空間序列。其四,形聲思維。即將表示意義的形旁和表示讀音的聲旁相結合來創造新字。形聲思維中的“形”與“聲”的關系,可啟發人們在設計中注重形式與功能的統一,以及視覺與聽覺等感官體驗的協調。例如,在室內設計中,設計師可選擇合適的材質、色彩和光影效果來營造出溫馨、舒適的氛圍;在景觀設計中則可通過合理的植物配置和水景設計來創造出寧靜、和諧的聲環境。
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用多元化教學方法
首先,采用案例教學法。教師應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裝飾設計案例,引導學生分析其中的造字思維元素,及其在設計中的具體應用。例如,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外觀設計源于對漢字“華”的意象升華。館體立面取自繁體的“華”字,并對其筆畫構成和造字方法深入探究,形成層層復疊的“華”字意象,既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還展現了現代建筑的技術美感。在設計山東省東營市檢察院這一建筑時,設計者直接以漢字“山”的字形作為建筑立面的設計元素,各建筑單體相連、高低有致,四個立面均對應著“山”字形,寓意執法如山。這種設計既符合檢察院對建筑語意的深度要求,又體現了漢字的對稱、平穩、簡潔之美。其次,采用實踐教學法。建筑裝飾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可以結合課程內容,設計開發一系列與造字思維相關的實踐項目,如“漢字元素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傳統裝飾圖案與現代材料的結合”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設計技能和方法,同時培養其團隊合作意識和問題解決能力;還可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古建筑等場所,了解其中的裝飾元素與漢字文化的聯系,為實踐教學提供豐富的素材和靈感。最后,運用數字化技術。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數字化技術在建筑裝飾設計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教師可以利用CAD、SketchUp等設計軟件,指導學生進行數字化設計實踐,更加直觀地展示其設計創意和方案效果。同時,還可利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讓學生在虛擬環境中進行設計探索和實踐操作,提高其設計效率以及精確度。
推廣以賽促學,培養學生的造字思維運用能力
建筑裝飾設計教學具有鮮明的實踐性與應用性,旨在培養學生的建筑設計專門技能,使其能夠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根據不同的設計場景與要求進行靈活創新設計,打造出兼具藝術美感與文化內涵的設計作品。基于此,在教學階段,教師應當培養學生的建筑設計實操能力,采取以賽促學、以賽促教模式,通過組織一系列校內外的建筑裝飾設計比賽,加深學生對造字思維與建筑裝飾設計之間的聯系,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與創新能力。例如,結合象形造字法中的辭格式思維創作隱喻主義類建筑,讓學生充分考慮建筑外觀外形對于人類思想意識的啟發作用,運用具有象征意義的圖案或造型進行創意設計,以表達希望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再如,組織漢字文化主題建筑改造設計比賽,要求學生結合漢字造字思維對歷史文化價值深厚的古書院進行改造設計,引導學生以“書”字為設計靈感,通過書架、書桌、燈光等元素的巧妙布局和裝飾,將書院打造成為一個充滿書香氣息和漢字文化底蘊的學習空間,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把握漢字與建筑之間的內在聯系,營造出濃厚的漢字文化氛圍,提升學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和對漢字文化的理解。
總之,融合漢字造字思維開展建筑裝飾設計教學有助于學生打破傳統的設計思維,學會從實際生活或傳統文化中汲取靈感,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文化自信意識,使其更加尊重傳統建筑與歷史文化,自覺弘揚中華漢字文化,創作出更加優秀的建筑藝術作品。(作者黃叔界,單位北部灣大學。本文系廣西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一般項目”《基于漢字造型的坭興陶文創產品創新設計研究》(項目編號為23BWY007)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