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6年全省裝配式建筑產業總產值要達到5000億元!這是日前印發的《湖南省裝配式建筑發展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下稱“三年行動方案”)提出的“行業產值倍增”的目標,其中長沙2500億元。
靠著政策助力、科技賦能、延鏈補鏈,湖南省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駛入“快車道”,而作為行業排頭兵的長沙市,也在著力推進國家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培育壯大智能建造產業集群。
定目標!
三年行動實現產值倍增
開車路過長沙西二環,可以看到正在建設中的湖南師范大學桃花坪校區進展順利。這里也是湖南省首個高校學生宿舍裝配式建筑全過程標準化建設試點項目。
記者從項目了解到,一款名為TSI高性能疊合樓板的應用,讓該項目在建設節約材料、節省建筑空間、減少樓面施工工期、減少建筑垃圾,成功實現降本增效。
TSI高性能疊合樓板相關技術由湖南省建筑設計院自主研發、國內首創,曾拿下2023年度國際質量創新大賽(QC)一等獎。據介紹,該產品能夠實現提升保溫性能50%、現場建筑垃圾減少40%、施工效率提升30%。
在湖南省屬高校學生宿舍中打造一批裝配式建筑全過程標準化“示范工程”和“樣板工程”,也是三年行動方案分類推廣“六個一”標準化建造模式的重要內容之一。
三年行動方案在各市州的目標任務表中提出,長沙市裝配式建筑產業2024—2026年的總產值的任務分別為1000億元、1500億元和2500億元,均占全省的半壁江山。
出政策!
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
不同于傳統工業廠房,在長沙河西的麓谷妙盛產業園,高3層、層高8米、最大跨度23米的建筑工藝,完全能滿足重型工業上樓的要求。
據了解,該項目采用了長沙巨星輕質建材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大跨度裝配式建筑網梁樓蓋技術,多層廠房過載能力強,重載抗變形、抗裂,方便車貨入廠和精密工業設備上樓,實現每層都是首層。
這種“工業上樓”的新型工業樓宇模式,在長沙正在被大力推廣。
7月21日,長沙市住建局、市智能建造產業鏈辦印發《關于用BIM技術和裝配式建造技術推動“工業上樓”的實施意見》,明確將開發建設一批集研發、辦公、生產于一體的新型工業樓宇,提升土地開發集約度,推動建設領域科技創新,加速形成建設領域新質生產力。
同一天,長沙還出臺了《關于支持建筑產業互聯網經濟發展的十條措施》,《措施》明確在建設領域進一步深化改革,推動科技創新、數字賦能,大力發展建筑產業互聯網經濟,實現產業升級和模式創新。
強扶持!
探索智能建造“長沙模式”
在長沙這邊沃土上發展起來的遠大住工,已經成為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PC(混凝土預制件)構件及生產設備頭部制造商,在全裝配模塊化建筑、全裝配綠色農房領域,是響當當的龍頭企業。
在近30年的探索路徑中,該公司形成了裝配整體式建筑、全裝配式建筑、模塊建筑等三大技術體系,完成超過2億平米的建筑工業化項目實踐。
同樣扎根在長沙的湖南東方紅建設集團,是一家湖南省首批轉型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傳統建筑企業,現已成長為集開發、設計、制造、施工、運維等于一體的建筑領域全產業鏈綜合型企業,是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據了解,該集團累計實施的裝配式建筑項目400萬平方米,實施項目包括住宅、公共建筑、市政工程、城市基礎設施等。
隨著智能建造的推廣和發展,長沙建筑業從技術深度到產鏈長度、地域廣度都在實現全方位的拓展。長沙充分利用好國家智能建造試點的重大契機,因地制宜、錨定方向、探索路徑,通過領軍企業示范,推動長沙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探索形成智能建造“長沙模式”。(孫占鋒)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