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全國碳市場運行3周年之際,《全國碳市場發展報告(2024)》(下稱《報告》)在2024年中國碳市場大會上發布。《報告》顯示,2023年電力碳排放強度相比2018年下降8.78%,全國碳市場推進行業減排效果逐步顯現,碳市場在碳定價中的主體作用進一步強化。
《報告》顯示,目前,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均建立了碳排放管理內控制度,其中超過80%配備了專職人員負責碳資產管理,并將碳資產管理納入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絕大多數重點排放單位對自身減排潛力和成本進行了評估,主動采取低碳技術改造、生產流程優化等減排措施,并進行內部碳減排考核。碳市場的活躍度明顯增強,第二個履約周期參與交易的企業數量比第一個履約周期上漲32%。
《報告》認為,碳排放權的綠色金融屬性逐步獲得市場認可,全國碳市場交易價格為開展氣候投融資、碳資產管理、配額質押等錨定了基準價格,撬動了更多綠色低碳投資,促進了行業能效提升、能源結構調整,顯現出對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表示,將穩步擴大行業覆蓋范圍,盡快將鋼鐵、水泥、鋁冶煉等重點排放行業納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持續強化數據質量管理,逐步推行配額有償分配,不斷豐富交易主體、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研究探索碳金融活動的可行路徑,充分發揮碳市場推動低成本溫室氣體減排功能,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此次《報告》是在2022年12月發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報告》后,關于全國碳市場進展的最新報告。
(張 藝)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