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7月26日,廣州中山紀念堂完成了25年以來最大規模的屋面補漏防漏修繕工程,同步迎接“保護文物,傳承文明——中山紀念堂屋面修繕工程竣工儀式暨穗港澳文物古跡保護利用交流論壇”的舉行。活動不僅是對廣州中山紀念堂這一歷史文化遺產的致敬,更是穗港澳三地推動文化遺產保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見證。
“古建筑的修繕保護工作,不僅是對其歷史的深刻致敬,更是對其未來的莊嚴承諾。”廣州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國家文物局專家庫專家湯國華闡述了中山紀念堂修繕的核心理念:遵循《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力求在保留中山紀念堂原有莊嚴建筑美的同時,實現“修舊如初”的精湛技藝,“在文物古跡的守護與傳承之路上,我們肩負著雙重使命——既要尊重歷史,又要不斷守正創新,與時俱進。”
香港建筑師學會古跡及文物保育委員會顧問林中偉表示:“文物古跡的保護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這也是文化得以傳承的重要基石。”
“在眾人眼中,古建筑的修繕或顯乏味,但在匠人手中,它化作了一場穿越時空的樂趣探索,以一磚一瓦為筆,以汗水為墨,書寫著對傳統文化的尊重與傳承。”澳門世遺建筑保育與修復名匠盧宗寧分享的匠人故事令人動容。
廣州市中山紀念堂管理中心還與廣州市建筑遺產保護協會簽訂共建廣州市近現代文物保護利用研學基地協議。未來,穗港澳將繼續攜手并進,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務實的行動,共同書寫文物保護的新篇章。(孫 牧)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