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塞爾維亞的一個寒冷夜晚,孫禮淵站在電站項目的工地上,耳邊是轟鳴的機械聲和工人們忙碌的腳步聲。盡管夜幕降臨,工地上依然燈火通明。孫禮淵一邊巡視工地,一邊與工人們交流,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困難。
“今天的進度怎么樣?有什么需要我幫忙解決的?”他俯身問一位正在操作機械的工人。工人們紛紛向他反映工作中的問題,孫禮淵認真傾聽,并一一記下。他知道,每一個細節都關系到項目的進度,此時,安全高效地搶回工期已經成為了他的首要任務。
沈陽建筑大學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學士孫禮淵,現任中建三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國際公司塞爾維亞電站項目經理。這個項目是塞爾維亞建國以來最大的能源項目,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2020年的疫情讓項目進度嚴重滯后。
為了搶回工期,孫禮淵被任命為項目經理。他迅速制定了“十步走”方案,重新編排施工計劃,強化工序銜接,實行KPI節點考核,最終使施工效率大幅提高,成功搶回落后進度。
在項目推進的過程中,他不僅密切監控工程進度,確保項目按時按質完成,更將工人們的生活和安全置于首位。為此,他精心組織了兩支“青年突擊隊”,并加強安全培訓,旨在提高工人的安全意識,使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更加警惕,預防事故的發生。
他經常深入工地與工人們交流,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工作感受,發現工人們對安全操作規程理解不透徹,可能導致安全隱患。為此,他親自設計并制定了一系列針對性的安全培訓計劃,幫助工人深入理解和掌握安全操作規范。
在疫情期間,項目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物流受阻、人員流動受限,工程進度一度受到嚴重影響。然而,孫禮淵始終保持著冷靜和堅定的態度。他迅速調整施工計劃,優化資源配置,確保項目關鍵節點能夠如期完成。
同時,他積極與當地政府和相關合作伙伴進行溝通,尋求他們的支持和幫助。通過有效的跨文化溝通和緊密的合作,他成功化解了一個又一個難題,確保了項目的順利推進。
在此前已經完成的斯里蘭卡ODEL商場擴建項目中,孫禮淵引入了信息化設備管理系統,大大提升了項目的科技管理水平。這一系統實現了設備檢查、維修的在線操作,減少了因設備故障引起的工期延誤風險,綜合創效100余萬元。通過諸如此類的創新管理,他不僅解決了項目中的實際問題,還為公司樹立了良好的技術形象。
此外,孫禮淵還通過租賃閑置資產,解決了資源浪費問題,為公司創造了可觀的收益。他編制了《公司海外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將閑置資產對外租賃,年租賃收益達200萬元。這一舉措被集團公司認可為業務及收益創新的有益探索,并向全公司推廣應用。
從寒夜中的電站工地到技術創新的前沿,孫禮淵用行動詮釋了責任與擔當,在每一個具體的工作中傾注了全部的熱情和心血。
他的故事,正是無數中國工程師在國際舞臺上辛勤付出和不懈追求的縮影。未來,期待他繼續在國際工程領域奮力前行,為實現更多的跨國工程夢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文郝曄)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