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電子報> 正文

南京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明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

2024-10-22 10:19:21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程茂吉責任編輯:xmt01

  近日,《南京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下稱《規劃》)獲得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個獲批的省會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南京編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明確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

  “中心+樞紐”完整表述南京重要城市定位。本次《規劃》確定的四個方面城市性質中,“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核心,“兩地三中心”的核心功能定位是其支撐。國家把南京定位于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對其發展提出的更高要求。東部地區是我國最高水平發展區域,2023年GDP總量占全國51.7%,人均GDP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28倍,在國家區域戰略中的使命是率先實現現代化。此外,為準確表述南京在國家區域戰略中的定位,國務院批復強調南京“服務構建承東啟西的雙向開放樞紐”的地位,更好地發揮長三角輻射中西部地區的門戶作用。

  明確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在進行全域全生態要素評價基礎上,科學識別生態源地、生態廊道,結合城鎮組團間楔形綠地和沿大江大河、交通基礎設施廊道生態綠網,構建“一帶十片、兩環多廊”的綠色開敞空間結構,錨固生態安全格局。貫徹長江大保護要求,嚴格保護長江、秦淮河、滁河等自然河湖水系,對于受損水體和山體林地明確生態修復策略,提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留有一定冗余度的城市發展規模引導。人口規模不僅體現了一個城市的體量和活力,也決定了一個城市在國家和區域內的地位,因而人口規模是規劃研究的重要內容,社會各界也比較關注。考慮到人口發展更多受到空間供給之外的社會經濟和人口政策等因素影響,本次《規劃》人口規模突出城市的經濟發展需求支撐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分析,作為預期性指標引導城鄉空間布局。

  底線約束下的城市高質量發展謀劃。《規劃》統籌劃定“三線”,全面錨固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底線。在國家劃定的建設空間框架內,要實現現代化和人民美好生活的目標,必須轉變空間利用方式。城市發展必須在城鎮開發邊界內集聚建設,加快低效工業用地和存量建設用地轉型利用,加強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和土地復合利用,注重通過城市更新提升空間績效和品質。在經濟總量翻番的目標下,地均效益要翻番,水資源、能源消耗穩步下降;在人口規模增加的條件下,人均用地規模、人均用水量必須不斷下降。

  從多心組團都市區邁向全域田園都市。《規劃》從以往重點關注城鎮空間,轉向全域全要素山水林田湖草和城鄉一體化謀劃,構建了“南北田園、中部都市、擁江發展、城鄉融合”的市域總體格局。“南北田園”以農業生產為主要功能,融合生態、休閑功能,探索在特大城市周邊建設世界級的鄉村田園地區;“中部都市”是指以新街口為中心、半徑40千米范圍內的高度城市化地區,未來將集聚全市90%以上的城鎮人口,構筑“多心開敞、軸向組團”的都市區,形成南京創新和發展的動力源;“擁江發展”強調要加快江北新區建設,形成一江兩岸、聯動發展的格局;“城鄉融合”強調將城鎮空間坐落在山水田園之中,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探索特大城市周邊鄉村振興的特色發展路徑。

  構建與中心城市定位相適應的城鎮發展布局。《規劃》提出“古都彰顯、中心(城區)升級、副城集聚、新城支撐”的發展策略,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古都文化片區注重歷史文化保護,彰顯古都魅力;中心(城區)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形成支撐南京中心城市定位的核心承載區;六合、溧水和高淳副城按照中等城市標準,建設成為區域綜合性節點城市;新城建設成為專業分工、產城融合的特色空間載體,主要發展先進制造業。

  為建設更有創新活力的城市提供空間保障。圍繞創新驅動的城市戰略,《規劃》提出了“一心兩帶、雙核多點”的創新空間布局,提升產業科技創新的全球影響力。根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和工業經濟發展目標,劃定工業用地控制線,到2035年規劃工業用地不少于300平方公里,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按照“增留轉減”的策略,推動企業集中、產業集聚、轉型升級、布局優化。

  塑造更有文化深度特色鮮明的魅力都市。以實現中華文化重要樞紐、世界古都杰出代表、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歷史文化名城為保護目標,保護各類歷史文化資源,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發揮南京山、水、城、林融匯一體的特色,構建文化資源、自然資源、景觀資源整體保護的空間體系,彰顯“自然山水韻、古都文化魂、國際現代貌”的特色。加強沿山、沿江、沿湖、沿城墻等區域天際線管控,構建層次豐富、疏密有致、高低錯落的空間形態。

  構建更加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規劃“井字三環、軸向放射、組團快聯”的都市區高快速路網格局,實現中心城區15分鐘通達高快速路,市域內15分鐘通達國省干道。按照市級中心多線交匯、市級副中心兩線以上換乘,副城中心、地區級中心快線相連的格局,規劃軌道交通線網密度達到國際先進城市水平。按照全齡友好、功能完善、均衡可及的原則,構建以15分鐘生活圈為支撐的公共服務設施網絡。構建穩定可靠的能源網、水利網、通信網,完善防洪、消防、人防、應急避難場所等防災設施布局,建成全國領先的安全韌性城市。(程茂吉)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