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建筑作為城市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文明衡量的關鍵指標,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人文價值和社會價值。地域性作為體育建筑的本質屬性,在體育建筑形式的設計與創新中具有重要作用,已經成為體育建筑形式設計的重要考慮范疇。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地域化符號視角,通過對地域環境、地域文化、地域經濟技術等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和思考,探究體現地域要素和滿足居民需求的體育建筑設計策略,旨在為塑造城市文明風貌、打造城市鮮明特色做出貢獻。
地域化符號不僅包括物質性的,同時還涉及精神文化層面,將其作為體育建筑的設計來源,不僅能夠增強體育建筑設計的美感,帶給人們視覺上的享受,還能夠為體育建筑增添文化內涵,展現當地的人文風貌,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因此可以將地域符號融入體育建筑的設計創作中,賦予體育建筑以地域特色,打造地標性城市建筑,以此來增強體育建筑的設計感和人文性。如赤壁市體育中心以“山水赤壁、鳳舞龍盤”為核心構思,以赤壁市“山水共城市風光一色,古韻與現代風采齊飛”為發展主題,整體設計形態如鳳凰之翼,將體育建筑融入自然環境,傳遞出人、自然以及建筑和諧相處的現代化思想,充分展現了赤壁市的山水文化。
地域化符號融入體育建筑設計不能舍本逐末,既要考慮體育建筑的審美性和人文性,同時也不能忽略體育建筑應有的實用功能,除此之外,基于地域化符號視角下的體育建筑形式的設計,不僅要帶來視覺上的享受,更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內涵、環境特色,以及依托當地經濟技術的發展,進而實現地域化符號與體育建筑的相互滲透。
地域化符號作為一個地區的物質、精神、文化、歷史以及經濟技術的綜合表現,對其內涵本質進行深入剖析,是將地域化符號應用于體育建筑形式設計中的基礎和前提。影響體育建筑設計的地域化符號主要包括地域歷史人文、地域自然環境、地域經濟技術三方面。其中地域歷史人文主要包括當地的人文風俗、文化傳承等對體育建筑的美學影響,因此體育建筑形式的設計能夠從當地的傳統建筑文化、傳統思想價值、傳統民風民俗、傳統手工技藝等領域汲取養分,激發設計師的設計靈感,進而實現地域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筑設計的有效融合;地域自然環境主要是指當地的地形因素的適應性、氣候自然因素的相互匹配,以及自然資源的融合利用,將綠色化可持續化的發展理念融入體育建筑設計中;地域經濟技術則是指當地的經濟技術發展水平,受經濟技術發展水平不同的影響,體育建筑在設計中的技術應用也有著明顯差別,最終會影響體育建筑整體的藝術風格呈現。
基于此,體育建筑形式的設計一是要滿足地域經濟的發展。首先對體育建筑的選址規劃加以明確,與城市整體規劃和布局保持一致,因地制宜,與時俱進,制定項目實施開展的方案和計劃。一般來說,體育建筑在城市中的選址分為城市中心、城市中心邊緣,以及城市郊區三種情況,其中交通要素成為城市體育建筑選址的重要影響因素,應充分考慮城市交通情況,確保體育建筑的正常有序使用。其次要結合城市對于體育建筑的實際需求,明確體育建筑的設計定位,不僅要滿足基礎的體育活動需求,還要彌補現有體育建筑設計的不足,提升體育建筑設計的舒適度,同時滿足大型賽事、大型演出以及大型會議等活動的多方需求。充分利用體育建筑周邊的公共基礎設施等,打造一個集聚體育運動、教育教學、醫療衛生、住宿餐飲、休閑娛樂等配套建筑于一體的小型生態圈。體育建筑設計還要綜合考慮空間布局和功能組織,體育建筑設計過程中要實現不同功能空間的靈活應用和高度整合,以空間的集約化利用促使資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最后要立足地域技術,在體育建筑材料的選擇中盡可能使用當地材料,增強人們的文化認同感,凸顯體育建筑設計的地域性。同樣在體育建筑屋蓋形式和結構的選擇中,也需與當地的經濟技術相匹配,并且要符合節能綠色的發展要求,在體育建筑的場罩棚設計、整體形態設計以及功能結構設計中,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有效利用當地的材料資源和技術條件,創新性結合新技術與新工藝,彰顯體育建筑設計的時代性、藝術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二是要與當地的自然環境相適應,通過對當地的地形、地貌、氣候等自然環境因子加以分析、歸納和總結,在此基礎上進行體育建筑設計創作,才能夠打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個性化、本土化體育建筑設計方案。首先要適應當地地形,體育建筑設計要順應當地的地勢地形,最大程度地延續保持原有的地形風貌,在現有自然地貌的基礎上,實現體育建筑設計與自然環境的高度融合和有效銜接。如昆明市呈貢區的地形呈現出由南至北逐漸升高的趨勢,在建設設計昆明市呈貢區文化體育活動中心的過程中,整個場地被劃分為南北兩個臺地,采用電梯來連接兩塊臺地,項目規劃涉及五棟公共建筑,圖書館與博物館位于較高的北側,公共藝術中心和活動中心位于較低的南側,檔案館在兩臺地之間,其整體走勢與當地地形保持一致。其次體育建筑的設計要適應自然氣候條件,依據當地的氣候條件來選擇合適的體育建筑形式?;诖?,體育建筑的設計要積極回應氣候條件,促使體育建筑擺脫當地氣候的限制,打造更加適宜、綠色的場地環境。如大興安嶺體育文化中心,其場館在設計中將主場館、訓練館等進行有機整合,盡量減少建筑表面在環境中的暴露,同時根據當地多風雪、氣溫低的特點來塑造建筑形式,采用大地蓄熱性能來調節建筑溫度,以最大限度確保體育建筑的舒適性。
三是注重地域人文符號的創新性利用與創造性轉化。地域文化符號的引入不僅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靈感碰撞,同時也賦予了體育建筑設計以文化內涵。首先是充分挖掘當地傳統文化元素,尤其是地域傳統建筑文化,對傳統建筑元素加以提取、重組和創新利用,進而更加直觀鮮明地展現體育建筑設計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如在黔東南凱里民族體育場設計過程中,設計者提取當地民族文化中的鼓樓、風雨橋等元素,將風雨橋與看臺上方的環廊加以創新結合,在主入口處引入吊腳樓樣式,使得體育建筑整體傳遞出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傳統韻味。其次是對地域傳統圖案紋等加以利用,以傳遞出美好愿景和美好追求,如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圖騰的應用,傳遞出騰飛、自由與繁榮之意義,同時也象征著體育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為受眾帶來強烈的視覺震撼。最后人文思想與哲學觀念的融合也是體育建筑設計中必不可少的影響因子,設計中對于天人合一思想的融入,與現代設計所追求的綠色化、可持續化發展理念不謀而合。如北京奧林匹克公園的整體設計,其中圓形的鳥巢和方形的水立方就內含著天圓地方的傳統思想。
綜上,地域化符號在體育建筑設計中的應用是避免城市建筑同質化的有效舉措,也是提升體育建筑精神歸屬感和人文認同感的重要方式,因此需加大對于地域化符號的挖掘和創新利用力度,以打造更多地標性的體育建筑。
作者劉濤系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體育部講師;范丹丹系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學生處講師;牛歡系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體育部助教;曲昌航系陜西科技大學鎬京學院體育部助教;本文系陜西省體育局常規課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視域下民族傳統體育在陜西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3601);陜西省體育局常規課題“數字賦能背景下陜西省體育公園智慧化發展路徑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240019)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