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資源是我黨波瀾壯闊革命史的重要見證,是國家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新時代,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是賡續好紅色血脈、不斷凝聚奮進力量的重要保障。紅色建筑文化資源作為紅色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具備較高的教育價值、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诖耍疚囊约t色建筑文化資源為研究對象,通過深入挖掘紅色建筑文化資源的深刻內涵,領悟其中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充分把握好運用紅色建筑文化資源的方向和著力點,探究紅色建筑文化資源的開發策略,為講好紅色故事、傳承好紅色精神做出實際貢獻。
紅色建筑是傳承紅色文化記憶和紅色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保護好、利用好紅色建筑文化資源,發揮好紅色建筑文化資源的教育價值,能夠進一步增強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實現紅色基因的賡續相傳。一方面紅色建筑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價值,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作為可以感知、觸摸物質文明,以及感受、傳承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紅色建筑中的空間構造、技術應用、功能布局,以及文化符號的應用,都將成為現代建筑教育的重要來源,有助于為現代建筑教育提供選址布局、選材用料、思想理念更新等方面的支持,助力現代建筑教育事業的發展。
另一方面紅色建筑作為中國共產黨革命歷史的見證者,是中國革命歷史和紅色精神的真實寫照,通過深入剖析紅色建筑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和紅色基因,并將其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實踐教學活動中,將有助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中國革命黨史,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學生將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相結合,不斷增強學生的擔當責任意識,促使學生成長為能夠擔起民族復興大任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此外,就建筑技藝和建筑風格來看,部分紅色建筑具備一定的藝術審美價值,對紅色建筑文化資源中的藝術設計和藝術審美功能加以挖掘,將其融入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中分析其藝術審美元素,在推動學科融合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跨學科素養,增強學生的藝術設計應用能力。
紅色建筑文化資源走進高校。高校應立足地方紅色建筑文化,并對其進行全面整合,以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為指引,將紅色建筑文化資源作為學校育人的“活教材”,為學校教育教學提供豐富的養分支持。
一是健全紅色建筑文化課程體系,圍繞高校建筑類專業、藝術類專業、文史類專業的育人目標,結合高校專業教學特色,分專業構建特色課程體系,如建筑類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采用選修課與必修課相結合的形式,在原有專業性課程的基礎上,創新性地融入《城市歷史遺產保護》《中國建筑史》等課程,將紅色歷史遺產建筑文化資源融入課程教學中,聚焦我國紅色歷史遺產建筑的歷史風貌和發展歷程,并對紅色建筑背后所承載的紅色革命故事、英雄人物、重要事件點等加以描述,同時引導學生自主分析紅色建筑的設計理念、設計風格、應用價值等內容,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促使學生從紅色建筑文化中汲取設計靈感和設計理念,強化學生對于紅色建筑文化的認知,鼓勵學生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能實現紅色建筑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二是開展多樣化活動,助力紅色建筑文化資源的有效滲透。高校通過多樣化校園活動的舉辦,增強學生對于紅色建筑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真正為用好紅色建筑文化資源做出貢獻。高校應依托重要節點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活動核心是推動紅色建筑文化資源的現代化傳播與創新性利用。如舉辦紅色建筑設計作品展活動,引導學生對紅色建筑中承載的歷史記憶和奮斗足跡加以學習,同時從中領會革命先輩們的奮斗精神,鼓勵學生從紅色建筑文化資源中汲取精神動力,形成為人民而設計、為國家貢獻智慧的向上思想,積極推動我國建筑行業的現代化發展。
三是搭建紅色建筑數據庫,推動紅色建筑文化科研事業發展。高校應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加強對于紅色建筑的數字化保護,深入挖掘地域紅色建筑文化資源,并將其轉化為數字化教學資源,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數字化支撐。此外,高校應依托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鼓勵學生打造紅色建筑基因庫,利用學校的智能建造實驗室等,將數字化建模技術與虛擬現實技術相互結合,聚集高校建筑專業、傳媒專業、藝術設計專業的學生,發揮各專業學生在建筑建模、虛擬制作、藝術審美等方面的優勢,打造紅色建筑基因庫,促使學生在創新實踐中領略革命先輩所留下的精神文化,并利用數字化技術讓紅色建筑文化“活”起來,促使大學生在現實中踐行紅色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此外,高校也應關注紅色建筑文化的科研事業,建立健全激勵機制,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參與紅色建筑文化的學術研究,不斷開辟紅色建筑文化研究新方向和新領域,為紅色建筑文化資源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開發與利用,提供充足的理論支撐。
紅色建筑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作為一項系統性的工程,必須立足各地域的發展現狀,針對其紅色建筑文化的傳承與開發情況,構建多主體共同參與開發的格局,進而推動地域紅色建筑文化資源的傳承與發展。
一是加大紅色建筑文化保護力度,擴大紅色建筑文化宣傳推廣范圍。各地政府部門應提高對于紅色建筑文化的重視程度,積極響應國家對于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作的相關部署,制定紅色建筑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針對紅色建筑文化資源的有效保護、開發利用、保障價值等方面展開系統性規劃,深入整合當地紅色建筑文化資源,依托紅色建筑合理規劃當地的空間布局,大力發展紅色文旅產業,助力當地鄉村振興,不斷促進當地經濟發展。此外,相關宣傳部門也應利用線上推廣和線下活動宣傳的方式,宣傳紅色建筑文化知識,弘揚紅色革命精神。如宣傳部門利用官方媒體,以視頻制作等方式講述紅色建筑的歷史故事,傳承紅色文化基因。
二是合理規劃紅色建筑空間布局,打造多功能建筑基地。一方面以院落的空間復刻來增強紅色建筑的可參觀性,增強受眾的體驗感,在紅色建筑原有院落的基礎上,以復刻傳統院落的形式來創建新型院落格局,對其功能布局加以重新規劃,新建空間是作為紀念區和接待區,紅色建筑舊址作為保護與展示的區域,促使整體的空間布局更加科學合理,進一步提升紅色建筑空間構建的層次感,為受眾帶來更好的參觀感受。
三是保留原有珍貴風貌,營造紅色文化氛圍。紅色建筑作為紅色文化資源的物質文化遺產,其在傳遞文化信息層面直觀性和鮮活性較強,能夠直接引發受眾的情感共鳴,因此必須對紅色建筑中的精華部分加以完整地保留,針對紅色建筑中的生活痕跡、戰斗痕跡、重要布局等,來設置專門的展示區域,從而為受眾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采用VR等現代信息技術,為身處紅色建筑中的受眾重現當時革命先烈的戰斗場景和生活場景,營造更加充足的紅色文化傳播氛圍。
四是整合文化資源,打造地域特色文化。在推動紅色建筑文化創新開發的過程中,需從地域文化中汲取力量,全面整合紅色建筑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地域文化資源,從而打造獨特的地域文化品牌。一方面將紅色建筑融入鄉村文旅產業的整體規劃中,基于鄉村文旅產業的發展需求,在充分保留紅色建筑原有風格的基礎上,實現新建建筑與紅色建筑,以及鄉村整體環境的有效銜接與融合。同時充分挖掘紅色建筑文化在民俗文化傳播、研學教育、參觀旅游等方面的載體作用,以及紅色建筑文化資源在文創產品設計、影視內容打造、大型演出編排等方面的價值功能,真正實現紅色建筑文化資源的深層次利用。
紅色建筑是蘊含紅色文化精神的重要物質載體。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紅色建筑這本生動形象的黨史教科書,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利用紅色建筑文化資源講好紅色故事,鞏固育人成效。另一方面,推動紅色建筑文化資源走進高校、走進社會,實現紅色建筑文化、紅色文化、地域文化的全面整合,為城鄉空間規劃、文旅產業發展、地域品牌塑造做出積極貢獻。(作者王瀟系北京建筑大學助理研究員)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