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茜
如何在大變局中尋求新突破?面對當前實際如何規劃未來?勘察設計行業的這場盛會給出了答案:唯有創新,方能開辟廣闊天地。
近日,以“新形勢 新探索 新未來”為主題的第四屆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辦。論壇聚焦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熱點、難點話題,引導勘察設計企業洞察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進勘察設計企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論壇由中國勘察設計協會指導,《中國勘察設計》雜志社、武漢勘察設計協會主辦。住房城鄉建設部原總經濟師、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楊保軍,住房城鄉建設部原總工程師、中國建筑業協會原會長王鐵宏,住房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一級巡視員楊瑾峰,中國勘察設計協會理事長朱長喜,住房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研究所所長陳波,中國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逄宗展、副理事長孫福春、李耀剛、楊天舉、徐全勝、燕建龍等政府部門及行業協會領導出席了論壇。
在大變局中尋求新突破
勘察設計行業未來如何發展,是擺在行業面前的重要課題。
朱長喜指出,近年來,受國內外諸多不利因素疊加影響,勘察設計行業在幾十年快速發展之后,進入低速增長期。傳統勘察設計領域,尤其是建筑設計企業面臨著較大的下行壓力。
他強調,勘察設計企業要提高政治站位,以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動力,因企制宜全面深化企業改革,立足破解企業管理、技術提升、人才發展、利益分配等重點難點問題,聚焦新基建、綠色低碳、城市更新、鄉村振興、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建設等業務領域,開拓工程總承包、全過程工程咨詢、建筑師負責制等新業務模式,推動“走出去”、共建“一帶一路”等戰略實施,進一步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強企業發展內生動力,以釘釘子精神精準發力,促進企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楊瑾峰也指出,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創新本質和規律的深刻洞察,體現了以改革促創新、促發展的鮮明導向和工作方法。勘察設計行業作為先導和“龍頭”,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提高創新能力,不斷激發新動能、拓展新領域、開辟新賽道。要堅持以人為本,加快轉型升級,拓展服務領域,加強人才培養。
標準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
推動轉型升級與新動能轉換,才能真正實現新質生產力的創新發展。
綜合論壇上,楊保軍作了題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建設宜居、韌性、智慧城市》的主旨演講。他指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事關當前和長遠的重大戰略。當前,城市更新要聚焦三項工作:一是加快頂層設計,二是完善體制機制,三是探索方法路徑。
王鐵宏在題為《新質生產力與城市政府政策創新實踐》的主旨演講中指出,建筑產業的新質生產力要圍繞三“新”來思考,一是新型建造方式,二是新型服務業,三是新型業態。在談到如何發展建筑產業新質生產力時,他建議,要關注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要研究建筑產業勞動力紅利轉移與綠色化轉型,二是要研究建筑產業市場模式變革與工程總承包(EPC)模式、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三是要研究建筑產業的低碳化變革,四是要研究建筑產業系統性數字化轉型,五是要研究建筑產業新動能轉換與業態變革。
陳波也作了題為《標準引領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創新發展思考與探索》的主題演講。他指出,未來,標準引領行業創新高質量發展有五個行動方向:一是要完善強制性規范體系,筑牢安全底線;二是要改革標準體系展現方式,提升標準效能;三是強化標準基礎理論研究,提高標準化服務能力;四是要加大工作力度,助力中國建造“走出去”;五是深化標準化領域改革,打造共同發展新態勢。
企業發展要謀“新”重“質”
本屆論壇內容豐富,除了綜合論壇外,還同期舉辦了破局突圍、向新而生——企業家論壇,“三化”引領、轉型升級——新質生產力發展論壇兩個平行論壇。
逄宗展在企業家論壇致辭中指出,勘察設計企業一定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把改革擺在更突出位置,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前瞻研判、系統謀劃,將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貫徹落實到業務創新、科技創新、企業管理制度、運行機制、生產方式、發展模式、保障措施等各方面,向改革要動力,向管理要效益,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激發企業內生動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要以價值創造為引領,大力開展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服務創新,走出一條于困局中開新局、于危機中育先機的創新發展之路,努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
孫福春在新質生產力發展論壇致辭中指出,勘察設計企業要根據自身資源稟賦,謀“新”重“質”,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壯大企業新動能、新方式、新引擎,切實增強企業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的能力,搶占高質量發展新高地。一是緊盯國家政策導向、行業發展方向、技術變革走向,主動適應國家政策和行業發展趨勢,積極探索新業務、新模式;二是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的有利時機,科學配置企業資源和生產力要素;三是深入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工程勘察設計技術、先進工程建設組織模式的融合應用,培育更智能、更高效、更低碳、更安全的新型生產方式;四是要加強復合型創新人才隊伍建設,下好人才“先手棋”。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