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專業是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工程施工技術的進步,現代土木工程專業教育面臨更高的要求,其教學目標不再僅僅表現為知識的傳授與記憶,更偏向于學生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如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成為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重要課題。為適應這種新需求,教師不得不轉變教學方式與方法。多元化教學法便是教師基于土木工程施工教學提出的一種新思路,其為教師改善教學效果與質量,以及真正實現土木工程施工教學改革提供了幫助。
土木工程施工教學的實踐性和綜合性較強,學習內容包括施工管理、施工技術與方法兩個模塊,具體涉及工程項目規劃設計、工程造價管理、進度管理、安全管理,以及施工新技術、新材料的應用等內容,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現場操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難以完全滿足這些需求,而多元化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法有著顯著差異,教師會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多元化教學模式使得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學生也不再被動接受理論知識的灌輸,激發了學生創新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優化改革土木工程施工課程體系,促進多元化教學法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目前,土木工程施工課程的教學內容較為單一,理論知識占比較大,實踐性與應用性內容相對欠缺,忽略了對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針對此,學校可對教師、學生展開問卷調查、座談會、討論會,收集學生對現有課程體系的意見與建議,設計出具體的課程改革方案,并以部分課程進行試點,總結經驗,優化改革方案,并逐步推廣,構建系統的課程體系改革機制。常見實踐課程和項目有:施工現場實習、實驗室操作等,學校還會將土木工程與計算機科學、環境科學等學科內容融合,開發跨學科課程,提升教學內容的實踐性、應用性、豐富性。課程改革后,不僅學生知識面得到拓展,學生也能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工程項目中,提升其實踐能力。
將不同教學方法應用于土木工程施工教學中,其效果主要表現如下。
一是案例教學法。教師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背景,通過分析真實的工程項目案例,讓學生了解施工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案,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實際操作與決策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教師會從大型知名企業的成功項目或現有工程報告、學術論文中選取典型案例,并根據案例中的施工階段與問題類型,對案例進行分類(常見施工問題主要發生在基礎工程建設、主體結構設計與建設、裝飾裝修等階段,問題類型包括安全管理、進度管理、成本控制管理等,具體問題表現有基坑支護結構變形、建材質量供應延遲或不達標、高空作業存在安全風險、造價超支等)。再將選擇案例編寫為教學材料,在課堂上與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分配一個案例,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分析問題,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教師會實時關注學生討論分析進度,并給予及時的思維引導,讓學生順利完成案例分析。最后進行小組展示、教師點評,讓學生總結分析全部工程項目案例的共性問題。
二是翻轉課堂教學法。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學中,教師會在課前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如了解土木工程施工的關鍵概念、技術等基礎知識,學生通過在線視頻課程、電子書、教學網站等進行自學。課堂上,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以圖像、視頻等形式展示土木工程施工相關技術,尤其對一些理解難度較高的施工工藝,教師可利用動畫或計算機模擬軟件進行展示,使得教學內容更加直觀、生動。教師還可設計各種互動活動,如角色扮演、模擬施工、團隊競賽等,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土木工程項目案例的討論,并提出自己的觀點。教師還可組織學生自主完成模擬土木工程項目策劃、設計與施工的任務,確保學生掌握全部的課堂知識。課后,教師可通過布置作業或測試的方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與技能,并為學生推薦學術論文、專業書籍、在線學習課程等學習資源,鼓勵學生提升自主學習能力。這一教學法能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學習效率,真正推動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探索知識轉變,為土木工程行業培養具有良好實踐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及創新能力的人才。
三是項目教學法。教師直接組織學生參與真實的或模擬的工程項目,以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如在小組項目中,教師可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具體且真實的工程項目,可以是橋梁建筑、城市道路工程、居民建筑等任一工程項目。小組成員可根據自身能力、特長或興趣選擇不同的角色,如項目經理、結構設計師、施工經理、質量控制員等。成員需收集工程項目的地理位置、規模等項目相關的各種資料,明確項目設計的具體任務和要求,再制定項目策劃方案與設計書,同時還需制定十分詳細的施工計劃,從施工材料與設備購買、資源配置、施工進度、安全措施等,并將這一施工計劃付諸實踐。另外,成員還需記錄施工中每天的具體工作內容、遇到的問題與解決辦法。最后經由小組質量控制員進行驗收并整改后,再由教師與其他小組成員進行團隊評審。項目結束后,小組成員還應編寫項目總結報告,總結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并提出改進建議,與全班同學進行分享、交流。學生通過全程參與真實的土木工程項目施工,可充分鍛煉自己解決問題和團隊協作的能力。教師還可組織學生參與模擬項目,利用BIM、Autodesk Revit等虛擬仿真軟件,模擬土木工程施工過程。教師需對學生操作應用軟件的能力進行培訓,再為學生設定虛擬的工程項目背景,布置項目任務與要求。學生在虛擬仿真軟件中利用軟件建模、數據分析等功能,完成總體布局規劃、材料選擇、結構設計等任務,制定項目設計方案,并繪制施工圖與施工計劃表,再在虛擬仿真軟件中進行模擬施工與驗收管理。通過模擬施工,學生不僅掌握了相關軟件操作技能,也強化了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團隊協作等能力。
四是實訓實習教學法。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將實訓實習教學法引入土木工程施工教學課程,通過建立實驗室與實訓基地,給學生提供真正動手操作的機會。高校可建立專門的土木工程實驗室,并配備高性能實驗儀器與設備,學生可在實驗室內完成建筑材料性能測試、建筑結構模型搭建、施工機械操作等課程學習任務,并在教師指導下,與其他學生合作完成項目土木建筑工程項目策劃、設計與施工等任務。學生可在實驗實訓教學實踐過程中,掌握土木工程施工所需的真正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不論再逼真的模擬都無法與直接參與施工現場所帶來的體驗相比,學校還可組織學生到現場工地進行參觀或實習。學校通常會與當地建筑企業建立合作關系,設立實習基地,教師在教授部分章節內容時,可直接帶領學生到施工現場進行參觀,學生也可在空閑時間主動參與現場工地實習,體驗現場各類施工技能與設備的應用。通過實訓實習,學生對土木工程實際項目的設計與實施理解更加透徹,其應對工程施工中可能發生問題的經驗也更加豐富,有助于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土木工程行業發展現狀,為其日后從事相關工作奠定基礎。
對多元化教學法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學中的實踐應用效果進行綜合評價。學校應對學生學習效果、教師教學效果及學生滿意度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真正了解多元化教學法的應用效果。如對于學生學習效果,可通過作業、項目報告、考試等方式進行評價,及時反饋學生對土木工程施工基本理論與相關技能的掌握情況,或通過實驗操作、校外實習評價等方式,評估學生的創新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對于教師教學效果,可綜合教師教案設計、學生考試成績、教學實施情況等因素展開評價,學校還可通過匿名問卷調查、隨機抽查教師講課等方式,了解學生對教師教學滿意度,真實反映教師教學效果。根據評價反饋結果,教師可調整其教學方法、教學資源,以便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土木工程技術人才。
經過不少高校的應用實踐可發現,多元化教學法在土木工程施工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十分顯著,不僅能豐富土木工程施工的教學內容與形式,也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創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未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技術手段的日新月異,應不斷探索多元化教學在土木工程領域的更多應用,助力土木工程施工教學實現改革,滿足社會對該領域專業人才的更高要求。(作者艾心熒系東莞理工學院副教授)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