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以歷史文化興街,以城市底蘊聚人氣,被越來越多的外地人視為“詩和遠方”。分布于城區的200余處歷史建筑,正在成為游客訪哈之旅的打卡目標。
如何讓更多人可以“近距離”接觸老建筑,了解哈爾濱的歷史文化?
哈爾濱70后設計師牛曉霞選擇用短視頻,呈現老建筑的特點和背后的故事。最初,她的拍攝純屬個人興趣,但沒想到迅速獲得大量網友的關注,后來更有政府機構找上來,“他們希望幫助策劃傳播對方城市內涵,這我有點沒想到。”
今年46歲的牛曉霞經營著一家品牌策劃公司,此前曾在廣告公司做過平面設計師。早些年,出差到外地時,她喜歡用相機記錄當地的地域風情文化。但在與南方同行交流時,她發現許多人對哈爾濱并不了解。這讓她產生了一個念頭——將哈爾濱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2023年5月,牛曉霞開始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自己拍攝的城市歷史建筑故事。“上個世紀初的哈爾濱,曾有30多個國家的僑民會聚于此,許多國家曾在此設立史領館,這讓哈爾濱在建筑、飲食、文化方面都區別于國內其他城市,很有異域風情。而‘闖關東’帶來的民族文化、民族資本則匯聚于老道外,在建筑上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華巴洛克建筑群。哈爾濱就是這樣一個中西合璧的城市,可講的故事太多了。”就這樣,牛曉霞在工作之余走進了老城區,去看、去拍攝那些有故事的老建筑。
她做的一條“中央大街黃金路”視頻,澄清了人們對中央大街上面包石的誤區,激起了眾多網友的興趣,播放量達到了290萬次,收獲了1.1萬次點贊。牛曉霞的粉絲量也在短短一年半時間里增到近萬人。旅居國外的哈爾濱老鄉、在異鄉工作的龍江人等都成為她的粉絲,而更多人則被牛曉霞視頻作品中的哈爾濱華美的老建筑以及老建筑背后的故事所吸引。
今年以來,中央大街肖克庭院、南崗區花園街黃房子建筑群、道外中華巴洛克三期首開區等區域老建筑修舊如舊后展露新顏,成為文旅業聚人氣的新地標。
“哈爾濱的城史只有100多年,但獨特的建筑、文化、餐飲都充滿了多元化、融合性的特點,背后的故事太多了。而且,這些年哈爾濱積極修繕維護歷史建筑,老故事、新故事太多了,感覺我兩年也講不完。”牛曉霞目前在網上發布的有關哈爾濱老建筑的短視頻已有近百條。她說,“自己越去拍攝哈爾濱的這些老建筑,就越對這座城市著迷。”
牛曉霞坦言,她只是一個城史底蘊愛好者,最初做哈爾濱老建筑相關視頻時也犯過不少錯誤,許多歷史愛好者或是專業人員會在線上指出錯誤之處。現在,牛曉霞每做一期視頻,都會細致地多方查找相關歷史資料,對一些可能存在疑點的內容進行多方佐證之后才開始寫文案。有時一篇百余字的文案,花在資料查找上的時間就會有兩三天。
最讓牛曉霞意想不到的是,拍視頻還給自己的公司帶來了業務增量。陜西一個縣的文旅部門負責人找到牛曉霞,希望能為他們縣的幾個景區設計一下視頻拍攝腳本及文案,一共規劃了5期內容,后來這些內容都用在了當地的旅游招商會上,“據說效果非常好”。
做了超百期老建筑的視頻,牛曉霞也經常會從設計師的視角出發,對城市的一些規劃建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議,“就是從本心出發,希望能為自己的家鄉出一點力,就是很值得我最高興的事。”(鐘 和)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