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深夜,一場6.2級地震突襲臨夏州積石山縣,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在抗震搶險救援和災后恢復重建中,中鐵二十一局胸懷“國之大者”,從災后搭建過渡板房到修建安置房屋,從學校、醫院到自來水廠、熱源廠的全面運營,10個月時間書寫的“積石山答卷”,在高原上、黃河畔徐徐展開。
大河家鎮康吊村是積石山地震受災最嚴重的村莊之一,眾多村民家的房屋被震塌,還有大量房屋出現裂縫不能居住。
一年時間過去了,康吊村集中安置點的樓房已拔地而起,還配套了社區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幼兒園等基礎設施,將為群眾帶來更好的生活。
中鐵二十一局積石山縣大河家鎮康吊村災后恢復重建集中安置點建設項目負責人楊軍表示,災后重建項目時間緊、任務重,為了讓群眾溫暖過冬,今年4月5日中標后,項目部立即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強化安全管控、狠抓施工質量,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工作作風,有序推進工程建設。第一棟樓從開工到封頂僅用時一個月,8月30日高質量完成所有安置房建設,9月20日完成上下水、電、路、暖等配套附屬設施修建,為確保災區群眾安全、舒心、溫暖入住提供了堅實保障。
魯苗苗是搬進康吊村集中安置點的村民。
“我們家的這套房120平方米,四室兩廳兩衛比較寬敞,建設者非常用心,進行了簡裝,我們可以拎包入住,而且集中安置點還是大河家鎮的集中供暖,溫度也比較恒定,又干凈又舒適。”魯苗苗說。
記者了解到,中鐵二十一局承建的103套樓房均已達到拎包入住條件,群眾可以根據自身條件裝修。如果不裝修,房子提供的基本裝修也能保障正常生活。
“天氣冷了,我們不能讓群眾受凍,去年地震發生后,中鐵二十一局建設者火速為受災群眾搭建板房,讓群眾溫暖過冬,如今新房好了,看著群眾搬進新家暖意融融,作為建設者一路走來,我很欣慰。”楊軍說道。
隨著災后重建的有序展開,自然條件較好的大河家鎮要承擔更多集中安置任務,也會布局更多產業,讓群眾安居樂業。
為了滿足大河家鎮供水需求,由中鐵二十一局承建的大河家鎮自來水廠項目高標準設計建設,引黃河之水為群眾帶來安全水源。
中鐵二十一局積石山縣大河家鎮自來水廠項目負責人楊博表示,大河家鎮原來只有一個水廠在山上,為了保障居民飲水安全,滿足大河家鎮發展需求,在康吊村新開建的自來水廠可解決大河家鎮3200戶共2.3萬人的生活飲用水和大河家鎮的工業用水。
楊博介紹,今年5月中鐵二十一局進場開始施工,8月20日達到供水條件,截至11月底,大河家鎮自來水廠所有施工任務已全部完成,目前已承擔供水任務。
民生所向,企業所思,在積石山縣大河家鎮,由中鐵二十一局承建的積石山縣中西醫結合醫院門診樓巍然挺立。大河家鎮與青海省隔黃河相望,新醫院大樓已于11月底投入使用,將為4縣8個鄉鎮的群眾提供醫療服務。今年10月20日,由中鐵二十一局承建的積石山縣城南社區熱源廠舉行點火烘爐啟動儀式,為冬季供暖拉開序幕。
事實上,從積石山地震發生以來,中鐵二十一局一直以國企責任書寫民生答卷。
去年積石山縣發生地震后,中鐵二十一局第一時間組織1000余人、320多臺機械和物資趕赴災區開展救援,第一時間連夜搶通4個鄉鎮9個村社30余公里道路,搭建5455間救災板房,圓滿完成了搶險救援任務,得到了災區人民群眾好評。
進入災后恢復重建階段,中鐵二十一局堅決按照甘肅省委、省政府和臨夏州委、州政府要求,將災后重建工作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來抓,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工作作風,組織5000余名施工人員,調集200余臺大型機械設備,按期高質量完成了1558戶集中安置房、維修加固71所學校、更新改造供熱管道27公里、新建污水管網24公里,用一次次行動與積石山群眾休戚與共,為災后重建注入國企力量。 (張振宇 宋芳科 程健)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