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 袁然
廣東云浮,是國內最早的石材產業發源地之一。通過幾百年的砥礪前行,買全球,賣全球,石材產品在這里可以說一應俱全,應有盡有。
在這個數千家石材企業的集聚地,很多企業以產品多而全立足市場。有一個石材人,卻用他獨到的眼光,冷靜的思維,十幾年如一日的在一個石材單品上下足了功夫,不但做強了企業,也做出了不一樣的人生精彩。
這個人就是全聯石材業商會副會長、云浮智盛石材有限公司(下稱“智盛石材”)董事長楊劍軍。
日前,記者專訪楊劍軍,深切地感受到了他舉重若輕的獨特定力,以及如何在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保持企業行穩致遠的商業智慧。
談家業——
希望我的企業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這是對智盛品牌的尊重,也是對石材行業的尊重
記者:您參加了很多極限運動挑戰賽,這是您的愛好嗎?
楊劍軍:這并非我的愛好,但我的確參加了不少這樣的活動,比如武夷山越野賽、廣州白云山越野賽、敦煌戈壁越野賽等。
記者:為什么?
楊劍軍:做企業的會遇到很多困難,作為企業家必須具備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做企業,誰撐下來了,把困難克服了,誰就能走到對岸,如果克服不了,可能就停滯不前了。我想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自己的意志品質。
記者:在參加極限運動挑戰賽的過程中,有沒有讓您記憶深刻的?
楊劍軍:每一次都記憶深刻。2019年左右,我參加了敦煌戈壁四天三夜122公里的極限越野賽,拿了4塊銀牌。
您也看見了,我的身材是比較胖的。去敦煌之前我暗下決心,雖然沒有別人體能好,但我一定要有比別人更堅定的信念,能走完就是對自己最大的肯定。
我是與廈門大學石善班的同學一起組隊的,如果誰有困難走不了,團隊拉都要拉著走,拖都要拖著走。我就告訴自己,不管怎么樣,我都不做那個被拉著、拖著走的人。
我算是笨鳥先飛,咬牙堅持一步步往前走,第二天、第三天越來越艱難,越來越殘酷,我的腳指甲掉了,腳板起泡了,但我從沒有想到放棄,我的信念就是每往前走一步,離成功就近了一步。
記者:回過頭來看,這種極限運動挑戰賽對您經營企業產生了哪些影響?
楊劍軍:這幾年經營企業,確實是碰到了很多讓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房地產市場萎縮、大基建放緩等,給企業帶來了一波又一波的挑戰。
但我的心態很好,即使一整天沒有一個客戶來,我照樣要來上班,只要來了,可能生產質量、工人效率就提高了。不一定非要有銷售收入才是賺錢,有好的意志品質才是長久生產力。
當然,我參加極限運動還有一個想法,就是要讓我的家人,特別是我的小孩知道,面對困難的時候必須先面對、再克服。企業也是我的家業,我希望我的小孩,也能具備這樣的意志品質,能夠將我的家業傳承下去。
記者:我第一次聽到一個石材人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把家業傳承下去。在現在的市場情況,不少人都說想轉行了。您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
楊劍軍:這基于我對企業非常有信心。把它傳承下去,做成百年老店,是出于對智盛品牌的尊重,出于對石材這個行業的尊重。
家業從廣義的角度講,可以指家傳的學術和技藝,有時也借指國家的事業。所以,家業并非局限于一個家庭內部的事情。任何一個行業,無論大小,都要有人去做,何況這還是我自己喜歡的事業,我對石材行業有很深的感情。
智盛石材做了十幾年,且還在持續向好中。如果我到了60歲,因為沒人傳承,這個企業就注銷了,那不是笑話嗎?前面辛辛苦苦的努力,不就全部報廢了嗎?
我沒有別人那么宏大的目標和理想,我只想踏踏實實做好一個企業。但我非常明白,一個不能傳承的企業,一定不是一個經得起時間地檢驗、對社會負責的企業。
我有四個孩子,我會讓每個孩子都知道我每天在做什么,有外國客人來了,我也把他們帶上,去學校扶貧、助教,也會帶著他們。我要讓他們知道,經營企業不是冷冰冰的生意,還可以用我們賺到的錢來幫助別人,贈人鮮花手留余香,那是一種快樂。很多人說,石材人是冷冰冰的,我不認同,我們石材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
記者:您認為自己是一個怎樣的石材人?
楊劍軍:我對自己的定位就是要做一個有修養的人,有修養就是思想不要有偏差,知對錯、辨善惡,做一個有高度、有格局的人,一個有溫度的石材人,對人要謙和,對社會要有貢獻。
我做石材不是為了爭第一,不是為了上市,我首要的目標是讓家人生活幸福。家對我來說始終是第一位的。家國家國,家是小小國,國是大大家,家是最小的單元,一個家庭發展好了,這個國家自然會好。
談企業——
石材是冷冰冰的,人卻是有感情的,我希望我的企業,能夠讓人感知石材人的溫度
記者:聽說您先前是在北方市場做石材,為什么又到了廣東云浮創業?
楊劍軍:我是福建人,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我們家族就在鄭州做石材,現在也還在做,在北方市場有一定的根基。
我最早到云浮來是為了采購石材,買著買著就發現,石材的應用過程很復雜,特別是加工環節,單一的買賣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我就決定自己創辦加工廠,就這樣在云浮扎下了根。
后來,我發現云浮的石頭來自全世界,我也開始模仿別人,去土耳其、伊朗、意大利找石頭。
有些人把石頭買回來在云浮交易,而我買回來的石頭會借北方市場渠道,賣到鄭州、沈陽、北京,市場空間更大一些,因此企業發展比較快。
記者:智盛石材的主要業務有哪些?
楊劍軍:主要是老礦莎安娜的貿易和應用。
記者:只運營一個品種會不會太單一、缺乏選擇空間?
楊劍軍:企業有各種各樣的做法,有的人通過產品的多而全去獲取客戶,我也可以用一個單品為特定的客戶群體服務。其實不論何種方式,一個人都不可能把市場上的生意全做了。
智盛石材的定位就是在于專而優,而不在于多而全。莎安娜是從伊朗進口的,是最高端的米黃系,是米黃系中的天花板。我可以自豪地說,智盛石材是行業中少有的把莎安娜做到極致的企業。
經營這個品種要求很高,不是說誰有錢,誰都能做莎安娜。礦山要發邀請才有資格去參與競買,而且投標都是暗標,需要豐富的經驗。所有參與投標的看了石頭,各自定價,然后把標書交上去,價高者得。一次性搞定就代表著,標價太低,不會中標,標價太高,買回來賣不掉,肯定就會虧本。
所以說,智盛石材做了十幾的莎安娜,無論是專業知識、市場經驗、銷售渠道,都是很有積淀的。
記者:與您交談中,感覺您始終氣定神閑,一身輕松,似乎在您這里感受不到現在市場下行的壓力。
楊劍軍:市場壓力誰都有,俄 烏沖突、房地產不景氣……一個接一個,但都是可以面對的。
對智盛石材來說,這兩年總體情況有所好轉,因為我之前一直專注批發,現在除了批發還走工程路線,服務大灣區終端市場。凡是用到莎安娜的客戶,他們對承接工程的企業實力要求很高。我有45畝的標準化廠房,和這么多年專注莎安娜的團隊,讓我在行業里占據了一些市場先機。
對于一個石材企業來說,口碑是至關重要的。智盛石材這些年積累了很多優質客戶,我們用心讓他們感受到石材人的溫度,他們也對智盛石材產生了高度認可。
記者:這兩年,您的企業采取了怎樣的措施應對市場變化?
楊劍軍:首先,叫苦是沒有用的,特殊時期,開源節流穩步前行很重要。我認為,一是要逆勢前行,對老舊設備進行更新,引用新技術,發展新質生產力,出材率高了,成本就低了,競爭力就強了,這就是節流。二是現在的批發量可能都減少了一半,我就把差的一半用做終端市場的工程安裝來填補。
記者:您覺得做好企業的必備條件是什么?
楊劍軍:一是意志品質,二是圈子,三是良心。意志品質是面對挫折時的態度和韌性,圈子是跟誰在一起從而獲得進步的養分,有良心的人才會做出一個受別人尊敬的企業。
記者:我特別喜歡看您的朋友圈,您發的那些內容總是充滿著溫情和滿滿的正能量。
楊劍軍:我每天在朋友圈發的“雞湯”,更多是給一起打拼的小伙伴們看的。生活中,他們會有壓力,或者遇到挫折;但我希望他們明白,人人都有困難,付出跟收獲肯定是成正比的。我最怕的是大家沒信心,對社會沒信心,對企業沒信心,對自己沒信心。
記者:恕我直言,只有心靈雞湯顯然是解決不了問題的吧?
楊劍軍:當然。我能為他們做的就是提供一些物質方面力所能及的幫助。
曾經有個員工,天天開摩托車上班,我就在想,冬天又冷,碰到下雨更難受。于是,我把自有的一臺車作價5萬賣給他,但是這5萬塊他不用給我現錢,比如說他是一萬元的月工資,我就在他的工資里每月扣一千,他很輕松的就有了車,還不影響生活。還有一個小伙伴要買房子想借錢,我就借10萬塊錢給他,也不用他一下全部還,也不用付利息,我就在他的工資里每月扣少許,這樣可以在保證他家庭生活不受影響的情況下解決困難。
我認為,做企業就是要抱團發展,相互扶持,共同致富,否則企業是做不大的。
談行業——
優勝劣汰是生存法則,云浮石材企業正在經歷洗牌的陣痛,但留下來的都是精英
記者:云浮石材人現在有很強的危機感,您在福建水頭的石材市場也有布局,是否意味著,您現在也不看好云浮?
楊劍軍:從企業生存的角度來看,水頭并不是比云浮生意好做一些。現在水頭客人多是不爭的事實,但是競爭同樣也大。云浮的客人比之前少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合理的利潤還是有的。
我到水頭布局,是希望能從水頭引流,那是一個引流的窗口,我希望以此帶動客人來云浮考察。
記者:云浮石材曾經是全球石材重要的集散地,是石材選材的首選地,但是隨著水頭石材產業的崛起,在國內外都形成了強大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分割了很大的市場份額,您如何看待云浮和水頭兩地的競爭?
楊劍軍:云浮的優勢在于基礎雄厚,產業鏈完善,毗鄰大灣區,應該在大灣區發揮優勢,做大份額、打牢根基,然后在品質方面進一步突破。把品質做好,做出高品質,以品質取勝。
水頭的石材企業太多,需要很大的業務量來支撐企業運營,競爭壓力大、節奏很快;相比之下,云浮石材反而有精雕細琢的優勢。
在云浮,我們不要去拼量,云浮要跟水頭拼量不現實,如果做到在水頭賣1000平方米石材跟我們在云浮賣800平方米石材賺的錢一樣多,未必不是好事。
水頭的地理位置是很大的優勢。從外國進口回來的石材,運到水頭比運到云浮成本要低一些,所以水頭的石材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這個差距客觀存在。
我認為定位很重要,云浮要做質,守住大灣區這個陣地。只有慢工才出細活,又要快又要量,質還能完全保障嗎?
我了解,水頭以前只有1700多家石材企業,現在發展到大概三四千家,慢慢的可能還會增長不少,因為還會有石材人跑去水頭找機會。水頭企業就越做越多了,競爭就越來越大了。水頭的企業看似在增多,但還是面臨優勝劣汰。理想很完美,都是沖著生意好做去的,但真要做好是需要資源優勢、經營優勢、銷售優勢的,缺一不可。
記者:云浮石材產業面臨的挑戰是客觀存在的,您怎樣看待云浮石材產業的前景?
楊劍軍:我非常看好云浮石材產業,我不認為水頭石材產業的快速發展,就能導致云浮石材產業的衰落。云浮石材產業雄厚的基礎和完善的產業鏈優勢是非常明顯的,關鍵是云浮如何做大這種優勢。
我倒認為,水頭石材產業快速發展產生的壓力,會倒逼云浮石材人認清現實,尋找突破。這兩年,云浮缺乏競爭力的石材企業已經被淘汰了,明年,云浮石材企業的數量還可能下滑。但數量下滑并不能完全說明什么,如果存活的企業質量能上升的話,將走出一條高質量的發展之路。
活下來的企業都具備閃光點,管理好、資源好或者有特色,這些企業都是生命力很強的企業,有的專業做水刀,有的專業做雕刻,像我是專業做莎安娜的,也有專門做工程,每個企業都有自己一技之長、一席之地。如果每個企業都能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就能形成強大的合力,促進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云浮現在的營商環境很好,金融服務措施與一系列政策支持都很有亮點。未來,智盛石材還將持續在云浮扎根。(本版圖片由智盛石材提供)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