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家庭,戶型面積標準120平方米,價格還不貴,條件真不錯。”得知杭州要建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新市民”李新海十分憧憬,“從家鄉湖南來杭打工已10年,期待有自己的房子。”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設步伐加快。浙江杭州市積極探索,以需定建、打造“好房子”,推動保障性住房建設取得新進展。
科學合理確定供給規模
走進杭州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一體化智慧平臺電子大屏上,各區域保障性住房項目總數、總用地面積、總可建房源數一目了然;供需匹配模塊中,本年度戶籍人口數、流動人口數、未來3年土地儲備數、企業就業人數等情況一清二楚。
當前,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主要面向住房有困難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體,以及城市需要引進的科技人員、教師、醫護人員等人才群體。
杭州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主任謝小敏介紹,中心對接數據資源局,對戶籍人口、無房人群、人才群體、社保繳納等6個維度的數據進行系統摸底,測算出潛在購房人群規模。在此基礎上,統籌考慮住房市場總體供應情況,以需定建,科學合理確定供給規模。
4月30日,《杭州市保障性住房配售管理辦法(試行)》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明確保障性住房適用范圍、銷售價格、戶型標準、使用限制、回購情形、違規罰則等內容。目前,杭州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主要依靠新建和轉化兩種途徑。2021年,杭州探索建設人才共有產權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政策出臺后,尚未開工建設的共有產權房項目迅速歸并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體系中來。“原計劃3年推出3萬套共有產權房,相關轄區已明確地塊并逐步推進。政策調整后,經過調整用地性質和重新規劃設計,有多個項目可轉型配售型保障房。”謝小敏說。
目前,杭州首批3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已開工,剩余9個項目計劃年內開工,12個項目累計籌建房源9500余套。
做好配套設施建設
走進杭州拱墅區桃源單元保障性住房項目建設現場,社區服務用房、居家養老用房、殘疾人社區康復站、配套幼兒園等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這是杭州已開工建設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中規模最大的一個。
“項目總建筑面積約17.34萬平方米,共1120戶,主要有70平方米、90平方米、120平方米三類戶型,計劃2027年下半年竣工。”項目建設方拱墅城發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按照“綠色、低碳、智能、安全”標準設計施工,未來力爭把保障性住房建設成“好房子”。
除了桃源項目,杭州已確定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大多布局在公共交通便利,周邊教育、醫療、商業等配套較為完善的區域。計劃今年開工的12個項目中有6個位于中心城區,多個項目距離地鐵站800米內。
杭州市住房保障服務中心保障房業務一處處長陳偉介紹,杭州市保障性住房建設品質指導意見正在制定中,將在考慮成本的同時,把老百姓日常所需的生活配套需求納入建設方案,做好配套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等工作。
開工情況、項目名稱、用地面積、責任單位……“杭州市人房地一體化智慧平臺”里,桃源單元項目的進展情況清晰可見。可建房源項目進度一欄,還將項目分為供地階段、開工階段、施工階段、交付階段4個模塊,對拆遷、取得規劃許可證、取得建設施工許可證等節點的應完成時間進行標注,通過綠燈放行、紅燈預警的形式,提前預判、精準管理。
“我們在供地、立項、方案設計、審批等環節,通過流程并聯,壓縮審批時間,依托數字化平臺實現項目全生命周期可視化展示與監管。”謝小敏說,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會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協調相關部門做好項目推進。
持續提升群眾幸福感
2019年,得益于公租房政策,李新海一家搬進了杭州錢塘區銀海公寓,50平方米的兩居室每月房租只需500多元,相較之前低了不少。
不僅如此,李新海的一兒一女也在公租房附近學校上了學。家門口就有社區圖書館,小區還會定期組織義診、童趣游戲等活動,生活既方便又舒心。
從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性租賃住房等配租型保障性住房,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不斷完善的保障性住房體系,持續提升著群眾幸福感。截至2023年底,杭州已累計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432個、房源21.32萬套(間)。到2025年,還將籌建保障性租賃住房12萬套(間)。針對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杭州已出臺項目建設實施方案和開發貸實施細則,正在研究制定保障性住房配售基準價格實施意見等配套政策。
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進表示,杭州將結合發展實際,以“人、房、地、錢”要素聯動為指引,聚焦供地、配售、定價、資金籌集等關鍵性問題,嚴把準入條件,規范配售流程,落實封閉管理,更好保障相關群體的居住需求。(竇 皓)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