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是黨和國家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近年來,我國博物館建設進入發展“快車道”,但至今還沒有一個系統收集、保存、展現這些建筑成就的國家級、綜合性的建筑博物館,與許多發達國家有不少的差距,也與我國建設強國的地位不符。對此,在今年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李興剛提交提案,呼吁建設國家建筑博物館,提高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近年來,我國博物館建設進入發展“快車道”,各類博物館在場館設施建設、藏品保護研究、陳列展示和免費開放、滿足民眾需求、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不斷取得進展,充分彰顯了“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作用。”
截至目前,經國家文物局公開可查詢的的全國博物館名錄中共5535條,與建筑相關博物館記錄10條,主要為古建筑、地方傳統建筑或民族建筑博物館。中國建筑在世界建筑發展史中獨樹一幟,形成了以磚木建筑為體系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營城規劃、風景園林方面也成就斐然,對東亞及周邊國家建筑有著廣泛的影響。新中國成立后直至改革開放,特別是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中的建設成就舉世矚目,中國建筑受到國際建筑界的廣泛關注和贊譽。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系統收集、保存、展現這些建筑成就的國家級、綜合性的建筑博物館,與許多發達國家有不少的差距,也與我國建設強國的地位不符。
對此,李興鋼建議:
以2029年北京承辦國際建筑師協會(UIA)的世界建筑師大會為時間節點建設“國家建筑博物館”。時隔三十年,2029年北京將再次承辦國際建筑師協會(UIA)的世界建筑師大會,并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建筑之都”稱號,如以此為契機建設“國家建筑博物館”,將為建筑和城市領域行業交流、向世界進一步展現我國綜合實力、向國際更全面展示我國文化內涵、全方位增強國際影響力的提供重要機會,將促進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交流合作,通過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相互聯系。博物館事業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內容,建設國家建筑博物館將是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的重要著力點。
“國家建筑博物館”選址宜在北京。結合北京南中軸城市文化空間的建設,建議在文博組團與已擬定的首都規劃館、檔案館、自然博物館等形成協調統一的建筑群。
盡快開展前期策劃、立項、國際設計競賽和展品征集等工作。建議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指導中國建筑學會組織國內外專家學者具體做好前期策劃工作,向國家有關部委報告立項;組織以中國優秀建筑師為主導的國際設計競賽,征集優秀方案;積極開展相關建筑歷史和理論的研究工作以及重要文物和大量相關展品的征集工作,為博物館建設做好前期準備。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