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平黨申 ) 4月25日,汝州市夏店鎮毛寨村西的食用菌種植基地里,20多畝、87棚、7萬多袋花菇開的正歡,天白色、茶紅色的花菇一個個爭相撐開了小傘,等待著人們采摘收獲。
“今年花菇已采摘了二、三茬,現在采摘的基本上是四茬菇。和去年相比,收入肯定比去年好”,今年41歲的毛寨村民劉衛杰正組織人力在自己的花菇大棚里采摘著新鮮的花菇。
劉衛杰是毛寨村眾城食用菌合作社基地法人代表,去年秋他帶頭種植了28棚花菇,因管護到位,今年春僅頭茬天白色花菇就實現增收15萬元以上。
“種植花菇不會賠本。雖然去冬今春雨水多,潮濕天氣多,不利于花菇生長,造成上等天白色花菇少,一般茶紅色花菇多,但總體來看,每棚花菇平均仍可收入1萬元左右,今年這28棚花菇可增收25萬元以上,真不賴”,劉衛杰說出了基地花菇種植戶的心里話。
劉衛杰等人已有4年種植花菇歷史。4年前,為擺脫貧困,他到湖北學習花菇種植技術,把花菇種植引進到夏店鎮毛寨村。在鎮、村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他流轉20多畝土地,帶動村中四戶群眾合伙一同種植花菇。經過四年實踐和摸索,劉衛杰完成掌握了花菇制棒、滅菌、冷卻、接種、養菌、出菇、烘干技術,成為毛寨村花菇種植基地的行家里手。他和湖北等地花菇收購商達成了常年供貨合同協議,毛寨村種植的花菇在湖北等地加工包裝后,出口遠銷日本、韓國和東南亞,市場上供不應求,毛寨村花菇不愁賣,種植規模也從4年前的3萬袋增加到現在的7萬多袋,翻了一番。
目前,毛寨村花菇種植基地花菇采摘已基本接近尾聲,今年該基地種植的87棚花菇可實現增收80萬元以上。花菇種植管理和采摘繁忙季節,該基地常年吸納毛寨村和周圍村30多名留守婦女和弱勞動力實現就業增收,人年均務工增收2萬元以上。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