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李鵬程) 8月1日上午,按約定時間,來到位于汝州市的平頂山外國語學校,見到了樊曉利。“老是忙,剛去報過名。”剛停下電動車,樊曉利就說,她剛報名參加了公共基礎課培訓班,馬上要去接受思政系列課程培訓。
今年36歲的樊曉利已在教育行業耕耘12年,2017年,她來到平頂山外國語學校任教,擔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師。
平頂山外國語學校是一所中職教育學校,分為3年制中職教育和“3+2”五年制大專班。由于種種原因,與普通高中失之交臂的中職學校學生多少會有些失落,甚至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讓學生提前規劃好職業生涯、產生強大的內驅力,是樊曉利一開始就定下的教學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光靠課堂講解和說教效果往往不太好。”樊曉利說,她把所帶班級里的學生根據愛好分組,成立了美術、舞蹈、動態沙畫、花樣跳繩等7個社團。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課,樊曉利都會帶學生來到操場上,把心理課從文化課轉變為團體輔導的實踐課,把說教式的“漫灌”變成潤物細無聲的實踐“滴灌”,用社團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抗壓能力,增強學生的意志和信心。
“當學生認真去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其負面情緒就會得到釋放,在社團活動中能學會與人交往,找到自信。”據樊曉利介紹,每當舉辦較大的社團活動時,她都會借來道具并讓學生化妝,認真準備參加,用儀式感讓學生體味自己的價值感。
她還組織學生學習拍攝和剪輯等,每個社團每天要拍一條抖音。一次周末,魯山、登封和少部分汝州本地的學生沒有返家,她教留校的學生學習了手勢舞《萬疆》,舞蹈社團的學生拍攝剪輯后上傳抖音,獲得了100多萬的觀看量。在樊曉利的輔導下,花樣跳繩社團成員自己編劇、出演、拍攝了心理劇《重生》,講述了一名學生從遭受校園欺凌到走出陰霾并一步步找回自己、重拾自信的故事。這部短劇在河南省中小學優秀學生心理劇評比中獲得二等獎。
社團活動取得的各種成果讓學生們的性格開朗又活潑,生活忙碌而開心。每周五晚,樊曉利都會舉行線上家長會,讓到家的學生報平安,同時也通過視頻形式與家長溝通下周的教學安排,讓家長更了解學生的在校情況并配合教學。
去年,平頂山外國語學校成立了心理咨詢室和沙盤游戲室,由樊曉利等幾名教師排班值守,“學生每天都可以過來咨詢。”樊曉利說,他們還招募成立心理社團,在每個班級培養一名心理委員,教會其基本的處理方法并匯報班級里遇到的問題,讓老師能隨時掌握每名學生的心理動態并加以干預引導。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