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鄉村振興> 正文

山東昌邑市:“小切口”“精雕琢” 于細微處提升城市品質

2024-11-15 17:36:13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王富亮 張記彬責任編輯:王富亮
      本報訊(記者 王富亮 通訊員 張記彬)城市之美,在于善治;城市之治,在于精細。今年以來,昌邑市聚焦群眾幸福感、獲得感目標追求,以“繡花功夫”不斷提升城市精細化、規范化水平,著眼于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小切口”,做好民生服務“微實事”,解鎖群眾“微幸福”。

      環境“微治理” 把惠民生的事辦好

      走進位于奎聚路的文山公廁,防滑扶手從入口一路延伸到各處,整體環境干凈整潔。除了男女廁所外,這里還設置了第三衛生間和休息區,兒童馬桶、兒童洗手臺、折疊椅、托嬰板、助力扶手等設施一應俱全,為老年人、嬰幼兒等提供暖心服務。

      “咱昌邑的公廁新配備了這么多人性化設施,無論是老人來還是帶著孩子來都很方便,而且廁所里面非常干凈,用著也讓人放心。” 市民徐盼盼告訴記者。

     公廁是城市文明的窗口之一,今年以來,昌邑市環衛中心將“公廁適老適幼化改造”作為重點方向,對城區42座公廁進行提質升級,配套第三衛生間、殘疾人無障礙通道、護欄扶手,新增熱水洗手、嬰兒坐便器、兒童洗手臺、智能取紙等人性化設施60余套。建成“品質公廁”10座、“花樣公廁”20座,協調臨街企事業單位對外開放50余座共享廁所,在城區構建起15分鐘、24小時全天候服務公廁圈,為市民方便提供方便。

       城市美,農村更美。在城區,按照一日“兩掃兩灑一沖”保潔模式和標準,開展機械化深度保潔,創建省級深度保潔達標路17條、市級城市管理全要素示范路3條。在農村,開展機械作業下鄉活動,創建一體化標準化管理示范村達657個,覆蓋率達到95.2%,帶動城鄉人居環境邁向“持久美”“全域美”“內在美”。今年7月,昌邑市城鄉環衛一體化被列為2024年度全省城市管理領域典型工作經驗做法。

      昌邑市還大力推進環衛設施進小區、進農村行動,共創建7個城鄉垃圾分類示范片區,覆蓋150余個居民小區和166個村莊,新建1處綠色分揀中心、1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形成分類收運處網絡體系和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絡體系,帶動全市生活垃圾分類駛入“快車道”,覆蓋率達40%以上。

      空間“微改造” 把順民意的事辦實

      近日,記者走進天水盛和苑小區,在住宅樓下,走上數十步便可以看到一處電動自行車便民充電車棚,每個充電車棚設有20多個充電口,滿足了居民電動自行車充電需求,徹底消除“飛線”充電、入戶充電等消防安全隱患。
“以前電動車充電要推到庫房,也不方便,也不安全。有了充電樁以后,現在很方便了,電動車不怕日曬雨淋了,也安全了,心里放心了。”談及充電樁的使用效果,小區居民仲先生滿意地說。

       據悉,為著手解決電動自行車充電難、停放難問題,加快小區充電樁棚建設,昌邑市對所有小區電動車數量及現有充電樁數量進行摸排,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并對各小區充電樁選址進行現場查看,投資960余萬元在143個小區規劃建設電動車充電驛站437處,在滿足群眾充電需求的同時,進一步降低了安全隱患。

      小空間進行“微改造”,也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以來,昌邑市搶抓濰坊入選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有利契機,以加快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為重點,持續推進小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針對房管局家屬院、富康居等10個易積水小區,采取埋設管道、改造提升排水泵站、新建雨水提升泵站等方式,補齊排水設施短板,完善和提升城市雨水、污水收集處理效能,能最大限度降低汛期城市內澇的發生,進一步提升城市汛期排澇能力。

      圍繞提升城市品質,昌邑市還充分利用城區閑置空間,因地制宜打造綠地休閑場景,目前,現有口袋公園61個,建成區綠地率40.2%,綠化覆蓋率44.15%,公園服務半徑88.35%,將更多城市邊角打造成錯落有致的城市微花園,用不斷提升的城市品質為百姓帶來了更多觸手可及的幸福感。

      服務“微提升” 把暖民心的事辦細

      如果說“推窗見綠、出門進園”實現了群眾對高品質居住環境追求,那么昌邑市出臺的一系列基層治理服務措施則滿足了群眾對品質生活的期待。

      近日,一場特殊的“吐槽大會”在都昌街道新村公寓老兵工作室舉行。據了解,本次活動由該社區網格員牽頭,社區黨委書記、業主委員會成員、物業人員和小區居民等多方共同參與。業主們圍坐在一起,將自己對小區管理方面發現的問題一股腦都倒了出來,大家言辭直接,現場一度“電光火石”。

     “我們會根據居民提出的各類需求羅列成服務清單,完善細化服務體系,通過‘自治+共治’雙向發力,調動各方力量參與,進一步改善小區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數。”都昌街道新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劉豐澤說道。

     “小物業”事關“大民生”。今年以來,昌邑市以“紅色物業”提升行動為抓手,創新開展小區物業“觀察員”制度,聘請網格員、業主代表擔任小區“難點、痛點、堵點”義務“觀察員”,常態化開展“業主吐槽大會”、“小板凳懇談會”360余場次,收集“心愿清單”1300余份,370余條群眾“期盼”登上“問題墻”,362件在“回音壁”找到答案,8件未能解決的長期性問題進入專班攻堅事項“掛圖作戰”,明確任務清單和完成時限,進展情況每季度向社區反饋。同時,開展“社區+物業經理接待日”1700余場次,收集小區停車、環境衛生、安全防范等熱點難點問題,能現場解決的,現場予以答復解決,無法即刻解決的事項建立臺賬、跟蹤回訪,形成工作閉環。目前,已累計解決群眾反映物業問題1860余件,協調相關責任單位解決問題170余件。

      同時,探索推行“綜合執法進小區”管理模式,整合公安、城管、住建、市場監管、消防等部門力量,與小區物業組建“好樣的工作隊”,定期開展聯合巡查執法行動,并用好“雙報到”力量、轄區資源等,建立市直部門、社區“聯包聯建”機制,按照“誰的孩子誰抱”的原則,在無物業小區落實“認領”和“兜底托管”機制。目前,全市19個城市社區接收全市100個部門單位包保小區,4300余名居住地報到黨員進樓入戶、包保樓棟、參選物管會,將人力、物力、財力等向基層傾斜,變“單打獨斗”為“協同作戰”,凝聚社區治理合力,讓居民生活更有溫度。

      小縮影,大幸福,如今的昌邑以高質量發展為畫布,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筆觸,圍繞民生落筆,為創建美好家園揮毫,在為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上奏響時代最強音,宜居宜養宜業城市魅力不斷彰顯。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