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又預訂了兩桌,要早點起床準備。”家住江蘇省宜興市張渚鎮芙蓉村的許玉芬,剛打掃完院子就找到女兒陳露“派活兒”。原本只是借出自家地盤給去城里發展的女兒“試水”農家樂,沒想到生意紅火讓她忙個不停,女兒回鄉發展的想法更加強烈了。
這一收獲很大程度上源于村里居住環境和農房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環境越來越好成了活招牌,也是我們不用出村就能賺錢的底氣吶。”晚上,許玉芬還抽空算起賬,自家種的蔬菜、散養的雞鴨、不花錢的房子,“試水”期間每天零星幾桌也能掙到兩三千塊錢。陳露抓緊空閑,串門求經驗,網上查資料。既然選擇回鄉,就要把農家樂做出特色來,“85后”的她希望自己的農家樂能夠借助自然景觀,打造一個兼具休閑功能的網紅打卡點。
芙蓉村地處宜興東北端,是一個依山而居的典型小山村。因為礦山資源豐富,十多年前這里靠“山”吃飯,但是“炮聲隆隆、車輪滾滾、煙霧蒙蒙、污水橫流”,讓這個原本美麗的山村蒙了塵、失去了鄉愁,不少青年人“逃”出去尋求更好發展。
“都說靠山吃山,但是沒了環境,山里人就失去了生計。”回憶起當年背井離鄉的原因,47歲的李勇不禁感慨。作為土生土長的山里人,他沒有走很遠,選擇去丁蜀鎮一邊務工一邊等待回鄉的時機。隨著綠色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芙蓉村在鎮政府的支持下關停污染企業,拔掉了影響村莊綠色發展的“大釘子”,一條公路從鎮里修到村里。在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指導下,一系列圍繞人居環境整治和鄉風民約的行動接續展開。在村民朱國田的帶動下,原本雜草叢生的太湖石林小山坡上種滿了映山紅,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美不勝收。映山紅也“映紅”了這個小山村,周邊游客紛紛前來打卡,小山村舊貌不再,露出“新顏”。
環境好了,村里漸漸有了游客,李勇果斷成為回鄉發展的第一批人。房子經過了裝飾改造,他經營的農家樂規模正不斷擴大,家庭年收入從最初10萬元左右增長到目前超過80萬元。讓他欣喜的是,村子的變化仍在繼續——房子變得越來越結實、越來越好看,環衛保潔也做得越來越好。通過不斷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村莊現代化建設步入正軌,芙蓉村的變化日新月異,隨之提升的是村子的知名度。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加入打造“美麗山村”的行列中,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從自家門前庭院美化開始,讓“推窗見綠、抬頭賞景、移步聞香”的小景觀,在這個小村子里串點成線。
“在上級住房城鄉建設等部門指導下,芙蓉村有了優美生態環境的加持,成為大家向往的桃花源。”村黨總支書記許峻堯說,這兩年選擇回鄉發展的人越來越多,不僅有大學剛畢業的年輕人,還有在外工作多年的中年人,他們的回歸給這個小山村注入了蓬勃活力。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