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修繕> 正文

科技護航 讓文物古建“長壽”又“長安”

2024-12-10 10:40:20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李楠楠責任編輯:xmt01

  地上文物看山西。作為文物大省,山西省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1處,總數排名全國第一,其中古建筑421處,占比79%,排名全國第一。

科技護航 讓文物古建“長壽”又“長安”

  近年來,山西省地震局大力推進“防震減災+文物保護”工作,充分利用現代科技手段,積極服務于文物古建筑的預防性保護,并取得明顯成效。

  日前,記者探訪山西太原、大同兩地,了解在科技護航下,文物如何“長壽”又“長安”。

  預警+科普,為文物“保駕護航”

  “強烈地震,注意避險!”“十、九、八、七、六、五……”在山西博物院內,一臺地震預警信息服務終端顯示屏上出現提示音的同時,倒計時字樣不斷刷新,提醒大家緊急避險。

  據了解,這臺終端不僅日常可以顯示天氣情況、循環播放防震減災科普視頻,還會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前,發出緊急警報。這對于年接待量300萬人次以上的山西博物院來說,十分必要。

  山西省地震局應急中心高級工程師徐博在現場演示時表示,未來將以山西博物院為試點,協助制定具有針對性的重點文博場館地震應急預案,加強避險疏散演練指導,探索性開展展藏文物抗震保護措施和基座減隔震技術改造。

  有史料記載以來,山西境內共發生6級以上破壞性地震21次,對文物造成不同程度影響。地震安全成為山西文物保護不可回避的課題。山西省地震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歐陽承新認為,很多無法統計的珍貴文物因地震而消失,開展預防性抗震保護十分重要。

  新技術,為古建筑“把脈開方”

  走進太原崇善寺,記者看到,有工作人員正使用不同大小的地質雷達,在地面按區域進行掃描探測。

  太原崇善寺建于明朝初期,現存大悲殿是我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早期建筑之一,還藏有三尊明代貼金菩薩塑像等珍貴文物。2012年,文物部門在勘察測繪中發現,崇善寺大悲殿地基存在不均勻沉降。于是,研究人員在大悲殿及周邊區域布設了由52臺節點地震儀組成的短周期密集臺陣、5條地質雷達測線和2條多功能電法測線,開展地下淺部結構探測。這些設備通過探測穿過地下的電磁波、噪聲面波、電阻率等參數的變化特征,為地層“畫像”,查明下方地層是否存在空洞、裂縫等問題,從而分析大悲殿不規則沉降的“病因”。

  經初步推測,不均勻沉降很可能與地下水有關。山西省古建筑與彩塑壁畫保護研究院副院長王小龍解釋,相較于周圍新建的現代設施,大悲殿所在地基防水性較為薄弱,地下水可能集中從崇善寺下面穿過。

  是否還有繼續沉降的風險?山西省震災風險防治中心高級工程師曾金艷表示,團隊將根據探測數據進行分析,開展大悲殿在地震作用下的結構響應和損傷機制研究。

  曾金艷表示,周邊地鐵線路開通后,還將在崇善寺增設環境振動監測設施,監測分析地鐵運行的振動對大悲殿結構可能產生的影響,為文物部門開展預防性保護提供依據。

  微米級監測,守護“歷史記憶”

  防震減災與文物保護的結合,也貫穿了預防性保護工作中。在大同云岡石窟,技術人員正在用電腦向記者展示實時地震記錄波形圖。

  山西省地震局在云岡石窟周邊布設了5套短周期地震計,實時記錄石窟周邊振動情況。這些地震計做的工作,相當于給地下做CT(計算機斷層掃描)。一旦監測發現保護區的最大振動速度超標,設備就會發出警報。

  這些地震計采用光伏供電,被安裝在深坑里,以減小外界環境對監測精度的影響。

  自2024年5月布設以來,這些地震計共監測到840多個M0.1級到M2.5級振動事件,全部位于石窟保護安全線之外。

  山西礦山地震監測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殷偉偉介紹,現場的地震計結合山西數字測震臺網,可以實時記錄石窟周邊振動情況,了解施工、爆破和超標振動等的時空分布特征,提升云岡石窟及周邊環境振動監測預警能力,為科學圈定文物區的易損范圍提供依據。

  此外,長期持續的振動,可能會導致壁畫和雕塑的振動疲勞損傷。通過地震預警信息,文物部門可以提前做預防性保護,減少文物受損的風險。(李楠楠)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