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北京市房山區中醫醫院新院區建設項目通過科學統籌、周密組織、合理排布工期,地下結構全面沖出“正負零”,標志著該工程建設全面進入地上結構施工新階段。
房山區中醫醫院新院區項目是房山區首個開工建設的三級甲等中醫醫院,中標金額 9.45億元,由北京建工六建集團承建施工。項目位于閻村鎮房山新城良鄉組團14街區,總建筑面積約11.76萬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積約8.26萬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約3.5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門診醫技樓、住院綜合樓、中藥制劑樓、高壓氧倉、發熱門診、液氧站、污水處理站、地上連廊等,同步實施配套室外工程。
該項目不僅是房山區重點民生工程,更是北京市重點工程,新院區的建設將突出體現中醫思維的診療特色與優勢,全面打造“黨建引領醫院改革發展的示范基地 ”“凸顯中醫特色重大疑難疾病的防治基地”“慢病管理中醫藥范式的創新基地”“世界一流中醫藥人才培養的支撐基地”“中醫藥創新發展成果轉化的研發基地”“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的國際傳播基地”六大基地,是一個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現代化研究型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項目建成后將作為區域中醫醫療中心,承擔京西南區域中醫藥治療、疑難重癥、康復和治未病等醫療服務,對增強房山區中醫醫療服務資源供給,提升中醫醫療服務水平,滿足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具有重要意義。預計2026年實現竣工交付。
項目于2023年12月13日正式開工建設,項目團隊始終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卯足干勁,奮發作為,克服了暴雨、降雪、大風等極端天氣的干擾,嚴格把控時間節點,不斷優化施工方案,大力推廣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借助科技賦能,確保施工質量關,實現提質增效。CNC模板加工技術的成熟應用,不僅實現了模板制作的高精度把控,更是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新技術的應用比傳統的人工切割節省材料8000平方米,節省人工約120工日,節省工期10天,為工程進度打下堅實基礎。項目團隊通過BIM+MR技術對現場施工進行實時指導,實現基于BIM的可視化、數字化、精細化全過程項目管理,也便于后期裝修效果的控制可以更快的落實業主的需求及時設計調整,并在項目竣工驗收后向建設單位整體移交真實、準確、完整的項目數字資產。在機電管線施工過程中,項目團隊引入MR+5G技術,將虛擬模型與實際施工現場進行疊加,管理人員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取實際施工情況的實時信息,便于對施工方案進行調整和優化,使管線排布和觀感效果達到最佳。同時,項目還建立了嚴格的質量管理體系,利用智慧工地系統提高施工整改效率,在施工過程中實現對每一個環節都進行嚴格的監控和檢測,確保每一項施工都達到最優標準。
為確保如期完成關鍵節點,項目部多次召開進度動員會,做到早部署,早準備,年初全面復工復產后以超前謀劃、提前落實的工作姿態,確保施工現場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在地下結構施工階段采用跳倉法,有效解決地下室結構超長易產生裂縫的問題,節省成本,提高施工效率。同時,項目團隊注重協調不同工種之間的銜接問題,分區域讓勞務在安全、質量、進度方面進行比拼,并以勞動競賽為有力“推手”,項目員工團結一心,奮發向前,在現場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氣氛,共同推動了地下結構基礎施工的順利完成,全面推進工程建設,推動項目高質量履約。
本次“正負零”節點的順利完成,極大地鼓舞項目士氣,吹響了主體結構施工“沖鋒號”。接下來,項目團隊將繼續發揚不畏艱難、勇于創新的精神,嚴把工程安全質量生產關,用實際行動詮釋使命與責任,用信心和勇氣為房山區的中醫藥建設添磚加瓦,確保7月底前實現主體結構全面封頂的建設目標。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