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住房城鄉建設部黨組書記、部長倪虹就近年來住房城鄉建設領域的進展及未來規劃進行了詳細介紹。倪虹部長強調,高質量發展不僅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也是新時代發展的核心要義。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住房城鄉建設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過一系列舉措,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圖片來源:國新網)
房地產市場穩中有進
倪虹指出,住房城鄉建設部持續優化房地產政策,不斷完善住房保障體系,致力于實現全民“住有所居”的目標。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國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已超過40平方米,累計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和棚改安置住房超過6400萬套,幫助1.5億多人實現了安居夢想。同時,住房困難家庭也基本實現了應保盡保的目標。
城市更新行動成效顯著
在城市工作方面,倪虹強調了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性,包括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和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等。截至目前,全國已改造城鎮老舊小區超過25萬個,惠及4400多萬戶家庭、約1.1億人。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了6.4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升至66.16%,超過9.3億人居住在城鎮區域。城市功能逐步完善,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建筑業轉型升級邁出堅實步伐
倪虹提到,通過深化建筑業改革,推進建筑業向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為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2023年,建筑業總產值達到31.6萬億元,增加值達8.6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8%,提供了超過5000萬個就業崗位。
深化改革促進高質量發展
發布會上,倪虹闡述了住房城鄉建設部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一是在理念上,深刻領會“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建設適應人民群眾新期待的好房子。二是在體系上,以政府為主滿足剛性住房需求,以市場為主滿足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三是在制度上,改革完善房地產開發、交易和使用制度,為房地產轉型發展夯實制度基礎。四是在要素配置上,建立“人、房、地、錢”要素聯動新機制。
建立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新機制。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適應城市發展進入城市更新階段的新要求,進一步深化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改革,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政策法規,堅持“先體檢、后更新”,體檢發現問題、更新解決問題,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
推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堅持標準引領、科技賦能,以改革完善建設工程招投標、工程監理、工程造價、竣工驗收等一攬子基礎性制度為重點,著力打造現代化建筑產業體系,構建誠信守法、公平競爭、追求品質的市場環境,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努力為全社會提供高品質建筑產品。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