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亚洲国产成人久久99精品-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hezyo-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动漫-人妖hd-人妖ts在线

中華建筑報網
首頁>綜合> 正文

紀念羅哲文先生誕辰100周年——一代古建保護人的精神符號

2024-04-18 11:34:29來源:中華建筑報網作者:王海霞責任編輯:xmt01

  本報記者 王海霞

  是古建筑文物保護領域的先驅泰斗,也是大師們眼中不拘一格的良師益友;在國際舞臺,他為保全國家利益據理力爭,在一線工作中,他樂與當地群眾打成一片……作為當代中國文物事業發展的見證人和親歷者,羅哲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國文化遺產的研究與保護工作,對中國古建筑的保護和世界文化遺產的申報做出了卓越貢獻。

  昆玉河晏風清。4月16日,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研究委員會舉辦的“我和羅哲文的一段往事——紀念羅哲文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在頤和園舉辦。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原副主任卞晉平,中央文史館特約研究員、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顧問羅楊等專家學者出席座談會,通過講述相處往事,再現難忘場景,拼湊出了他傳奇人生中一個個精彩切面,讓羅哲文薪火傳承的精神符號在一代代從業者胸中倏然騰起。
 

紀念羅哲文先生誕辰100周年——一代古建保護人的精神符號

座談會現場
 

  是我們的先生

  也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羅哲文與萬里長城,是互聯網搜索欄里的一組綁定詞條。

  早在1948年,師從梁思成的羅哲文就開始了對長城的調查測繪工作,年僅24歲的他聽從師母林徽因的建議,帶著相機來到了八達嶺長城,望著斷壁殘垣,他決心修繕這座世界遺產。“因戰火破壞城磚,他常常要和工人們跑到山溝、沙土里,將一塊塊青磚挖出來,重新安放在長城上。”“由于距離市區太遠,起早貪黑修繕長城的他,夜宿在郊外農家也是常有的事兒。”座談會上,中國文物學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黃元等文物界的大師們講述了“萬里長城第一人”贊譽背后羅哲文“接地氣兒”的工作場景。
 

紀念羅哲文先生誕辰100周年——一代古建保護人的精神符號

座談會現場
 

  羅哲文和恩師一樣,都是古跡古建保護的先行者,到了耄耋之年,他又為京杭大運河的申遺奔走。2024年6月22日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作為最早身體力行推動大運河申遺的先驅,他讓大運河申遺從紙上走向行動。他曾說過,長城與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兩項最偉大的工程,長城是中國歷史的實物例證,大運河同樣是歷史見證,而且更為生動豐富。

  大運河申遺與保護難度之大,前所未有。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辦公室原巡視員王合忠清楚地記得,當時80多歲高齡的羅哲文不顧旅途勞頓,即使河堤坡陡、道路泥濘,仍然深入實地,尋根問底,對京杭大運河沿線1700公里進行了考察和調研。

  “羅老胸前挎著兩部照相機,行走在一座又一座運河大橋上。”卞晉平回憶與羅哲文一起為大運河申遺奔走一線的歲月時百感交集,無論長幼、無論地位高低,都能和他成為朋友,極具親和力的他,在考察中總是能與當地群眾打成一片。“他是我們的先生,也是我們最好的朋友。”卞晉平說道。
 

紀念羅哲文先生誕辰100周年——一代古建保護人的精神符號

座談會現場
 

  是國際舞臺上

  敢于斗智斗勇的先驅

  作為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峨眉山景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至今近30年。鮮少人知道的是,這背后離不開四川宜賓人、國家文物局古建筑保護專家羅哲文的助推,他在國際場合不卑不亢地與別國代表斗智斗勇的風采,讓當年同行的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馬燕生至今歷歷在目。

  馬燕生回憶,峨眉山景區申遺的同期,日本奈良古建也在競爭之列。選票焦灼之際,羅哲文講述了與老師梁思成1944年在重慶時,在地圖上標出盟軍轟炸敵占區時需要保護的日本京都和奈良古建的位置,從而保護京都和奈良的20余座國寶性古建免受美軍轟炸的故事。羅哲文一番話后,馬燕生發覺現場氣氛斗轉,這位文物界泰斗用歷史、傳統與胸懷令現場所有人折服。
 

紀念羅哲文先生誕辰100周年——一代古建保護人的精神符號

座談會現場
 

  “他永遠以開放的心態,推動世界古建筑保護學術領域的發展,我們在緬懷之外,重要的是對他開拓性精神的傳承。” 復旦大學國土與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杜曉帆眼中的羅哲文,更開放、國際和前瞻。

  一個實例足以說明。針對上世紀國內一些專家主張中國的古建筑保護也應當向西方那樣進行露天保護以顯示“殘缺的美”、“廢墟的美”的主張,羅哲文極具前瞻性地提出了關于“建立有東方建筑特色的文物建筑保護維修理論與實踐科學體系”的思想。2000年,他在日本參加亞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時開宗明義指出:木結構最怕雨水和干濕的變化,絕不能按希臘、羅馬、英法等露天保存柱、梁的辦法,木柱梁架露天,很快就會腐朽,而柱、梁一旦腐朽,古建筑也就不存在。

  “如果建筑本身不存在了,所有的價值就都不存在了。”羅哲文基于幾十年實踐基礎形成的關于文物古建筑保護思想的論斷,廓清了國內在古建筑修繕問題上存在的種種混亂思想,不僅在我國文物界確定了應有的歷史地位,更具有超越時代與國別的首倡之功。
 

  羅哲文的名字

  是代代后來者的精神符號

  從事古建筑保護72年,羅哲文根基厚實的中國特色古建保護理論,一直指導著北京歷史建筑保護工作的開展,保團城、復建永定門、保護金中都遺址,并為當下北京中軸線申遺工作的開展奠定了理論支撐體系。

  北京市政協文史委員會原副主任孔繁峙說,“沒有羅老這輩人的呼吁,北京城很多古建筑我們現在都看不到。”面對400多萬元巨額經費的壓力,羅哲文曾鏗鏘有力地發出“其他文物要保,永定門要復建!”的呼聲,并親力尋找原材料、原工藝、原磚石,從設計到施工全程參與復建,為北京中軸線的申遺補全了永定門城樓這關鍵一環。

  羅哲文還主導了故宮博物院大修,回憶起和羅哲文共同工作的那些日子,國家文物局原副局長張柏說,“羅老每天都去會現場,像師父教他削鉛筆、擦橡皮這些瑣事一樣,教油漆工、化工、木工怎么打磨細節。”他由此回憶起,“老專家多帶徒弟”是從80年代全國文物工作會議中延續而來的共識,羅哲文是最早積極作出響應的人,他帶頭在1991年開設了一南一北兩個古建修復培訓班,培養了大批古建修繕人才;在風雨無阻親自授課的同時,羅哲文還組織學生實地觀摩,真正做到了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紀念羅哲文先生誕辰100周年——一代古建保護人的精神符號

座談會現場
 

  2012年5月14日,羅哲文先生因病逝世,人們冠以他“建筑界泰斗”“中國特色古建保護理論奠基人”等稱號,《中國古塔》《中國古代建筑簡史》《長城史話》等遺世之作亦成為后來者不可不讀的經典。今年,紀念羅哲文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正在豐富開展,“作為主辦方,希望以展覽、書籍、座談會等形式,讓羅老的精神廣為傳承。”世界遺產研究委員會秘書長張義生說道。

  羅哲文的許多面,其子羅楊也并非全知。“大家懷念我的父親,是把他當作一代文物保護工作者的代表,不是具體的人,而是那個時代的符號。”座談會末尾,羅楊希望父親的思想可以激起更多人的情懷,讓更多人走進古建保護行業,做到像總書記說的那樣,“像保護生命一樣守護我們的文化遺產”。
 

紀念羅哲文先生誕辰100周年——一代古建保護人的精神符號

全體合影

微信掃一掃,分享給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