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不斷向上發展,超高層建筑成為城市天際線的地標,成為人們對城市的記憶點。位于武漢長江東岸的長江中心文瑞閣,是一座高度達300米的超高層公寓、寫字樓項目,因其理性創新和高技術難點的設計,該項目榮獲了2021年READR全球地產設計鉑金獎,成為構成武漢長江沿江天際線的重要建筑之一。
該項目由國內著名的上海天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設計,主創設計師呂淼先生及其團隊在對建筑整體形象設計上采用了理性極簡的設計手法,使其優雅地融入武漢長江的起伏天際線之中。采訪中,呂淼先生也多次表達了他的建筑設計理念,他認為應該以一種理性的冷靜思考面對不同建筑設計類型,強調技術與創意的高度結合。在設計實踐中,他的確也是摒棄了大量裝飾主義手法,采用了與建筑本身需求高度結合的明快設計手法。這種思考邏輯所呈現的設計作品,表現出極簡而獨特的建筑風格,成為長江沿江天際線的一道亮麗風景。
目前,長江中心文瑞閣項目的B4地塊已經封頂, B2地塊的300米高塔也已經通過了方案審批。按照設計建成的這兩座超高層塔樓呈現出簡約的形式風格,其外立面按照精確的模數分隔為若干網格,從對岸遠眺,這些網格給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網格并非僅僅是裝飾性手法,而是遵循著形式功能統一的原則進行設計。在具體設計上,水平分隔線被設計成50米的建筑避難層通風百葉,將300米高的建筑分成6段,而垂直方向的網格則為建筑的空調系統,這樣的設計手法,以最直接的方式解決了避難層設備、避難區與大氣連通的需要,以及空調系統的通風需求,外立面完美的解決了所有通風需求;而且通過精準的模數劃分,使得建筑整體比例十分均衡,為進一步的細節設計提供了完美的形體基礎;相比之下,當今眾多超高層建筑采用扭曲、體塊切分等手法,這些形式語言大多同建筑本身的功能相關性極小,主要是從外觀比例出發的思考,完全從外觀出發的設計經常會同內部功能有沖突,甚至出現不合理的結構機電系統。由呂淼先生帶領團隊設計的該項目是設計師關于形式、功能關系的又一次成功實踐,成為行業內的又一次典范。呂淼先生的設計深受包豪斯學派的設計哲學影響,一直在探索建筑形式同內在功能的高度統一,對于時尚的建筑潮流他認為應該持謹慎的態度,建筑需要經受時間的考驗,而不是追隨短期的風潮。他表示在超高層領域,好的形式邏輯能帶來合理的技術建造,進而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實踐也證明,呂淼先生所設計的建筑不僅實現了外觀形式的獨特創新,而且在建筑設計的實用性和合理性方面是行業內為數不多的設計師可以做到的,他所設計的建筑還包括上海前灘31文化綜合體、濟南萬科望岳中心、沈陽三臺子萬象匯等。
要實現完美的建筑形體比例,還需要大量的細節設計。設計團隊向我們展示了許多建筑形體構建在計算機模型和實體模型中的反復推敲研究過程,如,在豎向線條粗細、細節形式、轉角變化等方面,呂淼先生帶領團隊進行了多達十余稿的反復比選,讓立面線條在不同觀賞角度上都實現最優的效果;豎線條的斷面設計,使得在近人尺度上外立面依舊能夠呈現豐富的細節,這讓建筑的品質感顯著提升。此外,在這個項目設計中,首層大堂以及商業部延續了塔樓整體設計語言,采用大尺度呈角度切割的石材線條與塔樓網格精準對位,雨棚大模數與網格對位,小的幕墻分隔與立面玻璃劃分完全一致。整個建筑遍布這種嚴謹的對位關系,這種秩序感帶來了一種理性的美。建筑師以工藝品的要求設計宏大尺度的建筑,給人內心帶來強烈的震撼。因此入口雨棚雖然輕薄,但卻實現了大尺度出挑,呂淼先生通過剖面耐心地向我們講解了結構和排水之間巧妙的關聯設計。通常雨棚的排水溝被設計在靠近建筑一側,然而這里是出挑鋼梁截面最大的位置,這就造成了有組織排水雨棚會非常笨重。本項目的排水溝被安排在雨棚中部,避開大尺度結構梁從而實現輕薄且大尺度出挑的雨棚效果。雨棚上方的外立面布滿了首層大堂所需的空調通風以及排風百葉,以非常巧妙的方式隱藏了所有設備,從而實現首層大堂完全通透方正的空間效果,因其獨特創新的實用性設計,不僅大大提高了商務區的核心競爭力,也在行業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好評,因此榮獲2021年READR全球地產設計鉑金獎,該獎項由REARD銳地星設計創始于2015年,致力于發掘中國最優秀的設計,發現設計的真正靈魂,其影響力遍及全球,被稱為“走向世界的前沿類地產設計大獎”。采訪中,呂淼先生也不斷強調創意必須有強力的技術手段作為保證,否則設計會大大走樣,讓建筑淪為平庸;通過大量有創意的技術工作,才能讓好的設計以完美的姿態呈現。
走進建筑大堂,淡雅的建筑風格凸顯了所有柱子與幕墻模數、電梯廳之間的精準對位關系。內部裝修也非常自然的延續了這種模數關系,讓理性的建筑之美由外而內的遍布這個建筑。作為超高層建筑,長江中心文瑞閣的電梯、機電系統非常復雜,因此就存在復雜的核心筒電梯同大堂、建筑整體模數對位的問題。對此,呂淼先生的設計方法是形式邏輯,優先確立軸線對位的電梯廳位置,然后通過技術手段整合核心筒內復雜的機電系統,進一步踐行形式、功能完美統一的設計理念。最后塔樓內各個房間的開窗位置與豎向幕墻分隔都與房間功能相適應,外觀呈現嚴謹的模數關系,內部使用功能完美適配甚至延續了整體模數關系,讓建筑實現了內外一致的美學特性。這樣的建筑設計體現了建筑設計團隊與室內設計師深入配合,最終才實現了這極為精品的設計。
長江中心文瑞閣項目展示了極簡且精致的建筑美學,體現了形式和功能的高度統一。呂淼先生表示,相較于標新立異的建筑,理性建筑之美可能更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希望這座矗立在長江沿岸的超高層建筑能讓理性美學深入人心,讓浮躁的設計風潮逐漸褪色。(作者:陳凱文)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