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造社設計工作室,這一陌生又熟悉的名字,多年來扎根于四川文化土壤,是一家致力于城市規劃和建筑設計的設計工作室。憑借多個匠心出品的文旅設計項目,該團隊已逐步獲得政府、業界和市場的認可。
郭怡霆,壹造社的創始人,畢業于同濟大學城市規劃專業,是一位卓越的城市規劃師、建筑師,也是一位文旅投資與運營領域的專家,長期專注于我國縣級城市歷史文化建筑的保護與更新工作。其設計理念融合了西方建筑技術邏輯與中國文化精神內涵,他的建筑觀——“建筑是文化的載體”,在諸多文旅項目設計中得以體現。
近年來,郭怡霆先生帶領壹造社在鄉村振興文旅項目的設計與運營領域深耕細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特別是在與國際知名酒店品牌的合作中,成功推動多個具有國際化品質的非標酒店進駐國內縣級城市,進一步提升了鄉村振興文旅項目的服務質量和品牌影響力,為鄉村振興事業貢獻了積極力量。
關于建筑的思考
郭怡霆先生如是表達自己的建筑觀,“建筑設計不只是單純的物理空間營造,更是文化與情感的物象轉譯。我致力于探索的,是能觸動人心、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的設計。我深感建筑設計這一職業的崇高——從城市規劃的視角出發,運用設計的力量,助推鄉村振興,提升民眾的生活品質。但同時我也警惕建筑對環境的侵略以及建筑師個人的野心與自負,秉持尊重和保護自然環境的理念,傳承并弘揚地域文化,以實現更為深遠的、超越建筑本身的社會價值”。
在郭怡霆先生的帶領下,壹造社始終秉持著對文化與歷史的敬畏與尊重。歷史文化建筑的保護與更新工作,一直被視為建筑學領域中的關鍵課題之一。建筑文化及建筑物本身就是兩個獨立的層面,二者不能混為一談。因此,尊重建筑的歷史與文化,并不意味著機械地、原封不動地保留那些陳舊破損的建筑形態,即所謂的“修舊如舊”。文化的本質,實為一種非物質化的精神內核,而建筑物象僅僅是文化的一種具象化表達,它并非文化的內核與邏輯本身。物質形態的建筑是靜止不變的,而文化卻是充滿生命力的,它在歷史的長河中不斷演變與傳承,“千舉萬變,其道一也”。
為了活化傳統建筑文化,使其在當代社會中煥發新的活力與生機,壹造社在眾多鄉村振興設計項目中進行了深入的探索與實踐,以此挑戰并回應這一重要的課題。
關于鄉村振興
“很多鄉村振興的設計思路存在偏差。我們不能僅僅以現代城市規劃的理論框架來簡單套用于鄉村振興的邏輯之中”。壹造社在面對諸多鄉村振興產業項目時,始終堅持從“在地文化”的視角去全面思考鄉村振興的規劃與設計。所謂“在地文化”,實則是人類文明數千年發展脈絡的積淀與外在表現形式。這些文化深深根植于人們的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日常生活之中,是構成地方特色與個性文化的重要元素。作為建筑師,需要敏銳地洞察并尊重這些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深入思考如何運用現代建筑技術,為這些文化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空間支持,確保建筑能夠真正服務于當地的特色文化,而非僅僅成為建筑師個人理想與野心的宣泄工具。
而國際酒店品牌,作為源自國外的‘舶來品’,往往帶有一種傲慢的思維方式,其主要目標是追求最大化的商業利益。但郭怡霆先生認為,在壹造社當前所致力于的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進程中,若能與國際酒店品牌達成合作,實現融合共生,可以借助其所具備的品牌優勢、管理優勢以及技術優勢,為國內鄉村振興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壹造社始終秉持此原則并進行實踐。與美國溫德姆酒店品牌攜手,全國首家溫德姆花園非標酒店因而誕生;通過與英國洲際酒店品牌合作,獨創推出了全國首個農耕文化主題的“九谷六米HOLIDAY INN”酒店。這些具有典范性的設計案例,無疑將有力推動縣級城市的建設與發展,促進區域文化經濟與整體復興。
建筑師這一職業平凡而偉大。藝術源于生活而超越生活,建筑師不僅要具備藝術家的創造力,同時還需堅韌不拔的工匠精神。壹造社在建筑與規劃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已成為被業界認可和推崇的設計團隊。他們嚴謹的研究精神、敬業的工作態度,尊重項目的物質特性和歷史傳承的設計初心,贏得了社會各界廣泛的贊譽和關注。未來,壹造社將繼續依托建筑設計,運用城市規劃的視角,整合優質產業資源,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并為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及文化傳承探尋新的路徑。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