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2屆城博會上,“匠心筑國 問道魯班”的展位上,有一座特殊的數字文化建筑“稽古壇”吸引了無數觀眾的目光。
據“問道魯班”創始人、“稽古壇”發明人霍達先生介紹,稽古壇是其團隊從2019年開始,與國內多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歷經多年,共同研發而成的傳統文化+高科技+藝術的中華瑰寶。
稽古壇是中華首造,全球第一。
據霍達先生介紹,參展的是一個1:10 的微縮建筑模型。稽古壇實際高5.5米,直徑16.6米,是由《說文解字》9829個漢字,通過36500個榫卯構建而成的斗拱型建筑。
主體結構是“內六外八”的建筑形制。
“內六”是六邊體的通天柱。“外八”是中華文字發展脈絡的八道門,分別是伏羲門、軒轅門、倉頡門、姬昌門、許慎門等,是按照河圖、洛書、易經、八卦以及中華營造建筑模數的比例關系構建而成。
而稽古壇的高科技體現在,每道門上有315個木活字,每個木活字都植入了一個芯片。通過手機讀取芯片,可以獲得每個漢字的演化過程,以及背后匠心達人的動人故事。
它們是“問道魯班”團隊歷經 12 年,在全國各地尋訪近千位匠心達人的成果展現。
我們將從中國遴選100個建城史千年以上的歷史文化名城,組成“中華匠心百城會”。每個歷史文化名城都將落地一個“稽古壇”,“稽古壇”從而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筑。
通過“稽古壇”,我們不僅可以了解這個歷史文化名城的過去,如歷史人物、風俗典故;還可以認識她的現在,如當代本地的匠心達人或一城一品等,更可以展望她的未來發展趨勢。
當下,在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中,這些歷史文化名城面臨著保護與更新的雙重挑戰。稽古壇的誕生,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
實體“稽古壇”將成為當地古城重要的新聞發布中心、城市文化會客廳。在這里,人們將主辦各種活動,如重大新聞發布、非遺保護傳承。
另一方面,“稽古壇”的線上虛擬平臺將打破時空的限制,將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的風采傳播到全球每個角落。
與此同時,“稽古壇”將帶動這些歷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更新。它將吸引更多的文化創意產業等各種新型業態入駐,促進本地經濟的繁榮昌盛,讓人們生活更加幸福。
100個歷史文明名城的100個稽古壇,將成為向全球講好中國故事的信息平臺,為世界文明互鑒、民心想通,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第一個稽古壇將花落何城?讓我們拭目以待!(胡雪琴)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