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10日,2024國家工業軟件大會在上海舉行。大會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以“AI for Engineering·工業軟件賦能新型工業化”為主題,20余位院士、20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200余家企業、1000余位工業軟件領域專家學者和行業人士參會,深度聚焦我國工業智能領域的戰略布局、技術創新應用及科技產業融合發展等行業熱點進行廣泛交流研討,共謀工業軟件發展。作為數字建筑平臺服務商,廣聯達受邀參加此次大會,帶來建筑工業軟件方面的思考與成果。
作為2024國家工業軟件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國家數字建造技術創新中心承辦的土木工程類專題論壇于11月09日成功舉行。廣聯達副總裁、數字建筑研究院院長劉剛帶來《基于國產化BIM的全過程一體化方案與實踐》主題演講,詳細介紹了廣聯達基于國產BIM的全過程一體化方案及應用實踐情況。
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國產化BIM應用與發展勢在必行。劉剛介紹,目前建筑行業面臨BIM平臺及軟件"自主化"、BIM模型數據不通、全過程BIM應用價值不顯性、BIM標準與應用脫節、BIM國產生態不健全等多重挑戰。打造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BIM平臺,統一數據標準,打通設計造價施工全過程,對推進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劉剛表示,廣聯達通過20余年技術積累,打造了自主可控的三維圖形引擎和BIM平臺。基于國產BIM三維圖形引擎,依托GDMP設計平臺、BIMFACE輕量化平臺,打造了設計、算量、施工全過程BIM應用,實現了協同設計一體化、設計審查一體化、設計算量一體化、設計施工一體化,同時基于建設工程全周期數據互通標準SDIC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數據互通,從而推動國產BIM全過程應用,助力建造“好房子”。
在協同設計一體化方面,廣聯達數維房建設計基于云+端協同實時同步,實現構件級全專業協同;廣聯達數維市政設計聚焦路橋隧多專業協同,助力設計算量施工一體化;在設計審查一體化方面,通過BIM智能審查,實現圖模聯動,提高設計質量,具體覆蓋5大專業、7大專項,助力提高設計質量;在設計算量一體化方面,通過打通設計與造價環節,實現設計階段BIM模型在造價算量階段的無縫應用;在設計施工一體化方面,通過“一模多用”實現多業務深化設計,基于BIMMAKE平臺完成施工模型深化,依托BIM5D完成施工管理模型,全面提升工程精細化水平和項目實施效率。
劉剛介紹,廣聯達華南智慧建造總部基地項目基于數據驅動的一體化設計解決方案,以及國產化BIM、IoT、AI等數字化技術打通了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鏈條。該項目實現了建筑、結構、機電、幕墻、景觀全專業一體化設計,打通了設計算量施工的數據鏈條,實現了業務、信息、模型的深度集成。通過數字化手段實現"先模擬、后實施,按模建造"的施工模式,項目設計變更減少50%,鋼筋加工效率提升4倍以上,模板加工效率提升10倍以上,實現了一體化管理和設計算量施工的數據貫通,構建全過程數據驅動決策的應用場景,為全面賦能建筑業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基礎。
劉剛談到,為支撐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數據互通,廣聯達致力于持續打造開放、開源的SDIC數據互通標準,助力實現“一模到底”,支持項目各階段模型數據交換、多專業軟件交換以及政府和企業監管數據交換,有效破除了業務壁壘,助力建筑工程數據資產的沉淀和應用。
此外,廣聯達持續加強建筑行業AI大模型能力,通過AI+BIM的融合創新,在智能設計生成、智能算量等領域持續賦能,憑借“一橫一縱一AI”優勢,共建智能建造產業互聯網新生態,推動建筑行業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的數字化轉型。
大會同期設置了工業軟件成果展,集中展示中國在工業軟件領域的最新模型、先進算法和軟件成果,為產學研用各界搭建深度合作的交流平臺。此次成果展期間,廣聯達展示了打造建筑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布局與成果應用。
廣聯達持續打造可控、安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圖形技術平臺,在包括BREP幾何造型、數字幾何算法、圖形實時顯示、真實感渲染、三維重建、仿真分析等關鍵技術領域并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與創新。基于自主可控的三維圖形引擎和BIM平臺,廣聯達打造了涵蓋BIM設計、BIM審查、BIM算量、BIM施工等多個維度的BIM軟件產品矩陣,致力于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數據互通,推動打造建筑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