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全省上下迅速掀起貫徹“兩會”精神熱潮,“三地一區”戰略定位、“七個強省”奮斗目標,為全省域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新格局謀劃了新的藍圖。近年來,中煤礦建建安公司深入貫徹安徽省委、省國資委工作部署,充分發揮國有企業在科技創新、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市場融合等方面優勢,以實際行動助推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建設支撐。
華升種業園高標準農田25000畝玉米培育實景
激活農業“芯”,助力富民增收
2024年初,全國新春文旅掀起了一場“農業大摸底”熱潮,一時間“六安鵝肝、宿州伏特加、皖北牛肉”浮出水面,民以食為天,農產品的迅速“出圈”,更是離不開農業基礎性建設的進步。
2023年秋,金色波浪匯成了豐收的美景,由中煤礦建建安公司承建的宿州華升種業園項目高標準農田建設部分,實現項目投產的第二季作物豐收,培育的25000畝自主產權玉米種子籽粒容最高達767克/升,粗淀粉含量高達75.96%,單畝產量達1500斤以上,是該地區普通家庭種植戶每畝平均產量的153%。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皖北地區耕地普遍缺水,漫灌的方式導致土地鹽堿化嚴重。為改變這一現狀,實現‘成方、土成型、渠成網、路相通、溝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產量高’高標準農田建設要求,項目將高效節水灌溉設施覆蓋面達到了100%,開挖排澇溝渠12公里以上,徹底解決了農田灌溉問題,實現了每公斤土壤有機質含量不低于16克,土壤耕層達到25厘米以上,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達到100%,基本實現了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預期目標”。
從作為宿州伏特加“功臣”的玉米,到現在廣泛運用于食品深加工、醫藥、航天、能源工業等領域基礎原材料,實際上,每一粒種子的自主產權產量突破和每一畝高標準農地建設投產,都在為民營經濟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宿州市云計算產業園4萬平方米數據中心
1.6萬數據機柜投產
筑牢數據“巢”,服務產業布局優化
2023年宿州云計算產業基地智能算力規模達到1159.7P,居全省前列,入選省三大智算中心城市。宿州高新區依托“云計算”為核心,從農業大市悄然完成“轉身”。
2022年,中煤礦建建安公司承建云計算產業園建成10萬平方米數據中心正式交付,規劃部署1.6萬個數據機柜,1#、2#4萬平方米數據中心投入運行,同年實現218.4P算力運營,4#廠房在使用階段獲得煤炭行業優質工程獎“太陽杯”。華為公有云、浪潮云、量子保密通信業務及宿州政務云、5G試驗區數據平臺等業務全部在云計算數據中心運行。隨著AI、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發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加速融合,數字經濟正逐漸成為戰略新高地,2023年該項目成功完成建設長三角區域雙鏈路高速傳輸網絡通道,目前單向傳輸延時控制在5毫秒以內,可滿足即時計算需要。
自2015年起,九年間建安公司深耕高新區產業基礎建設,發揮在設計、改造、施工環節的專業優勢,將企業供應鏈建設和智能廠房結合,向客戶提供了品質化、便捷化、個性化、智能化的“四化”建筑產品,加速以5G產業為代表的數字新業態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建安公司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安徽淮北焦化廠小區
向新而“興”,致力居民幸福感提升
走進安徽淮北焦化廠小區,修葺一新的道路、精致簡約的公園、足球場讓人感受到了親近祥和的氛圍。
“現在別提有多方便了,以前下水道經常堵塞、刮風下雨都會停電,現在不僅道路寬敞了,還配套幼兒園、足球場、充電樁,生活也更加方便了,再也不用擔心房屋漏水、用水用電難的問題了”當地居民王大爺介紹說。
據悉,淮北焦化廠小區是建安公司淮北21年老舊小區綜合整治改造項目涉及25個小區的其中之一,該項目共改造335幢樓、涉及居民超過10000萬戶。老舊小區的“微改造”,包括道路、樓梯、外墻、供排水、供電、供氣、消防、架空線規整、公園綠化、照明等基礎設施的改造提升。建設中,項目部積極協調供水、供氣、供電、通信等部門同步實施地下管網更新和地面管線下地改造,節省各管線單位開挖路面投資,避免重復開挖,實現了“一次開挖,全管下地”。同時,充分聽取居民和管線單位意見,科學規劃改造內容,合理制定改造標準,提升社區宜居水平。
近年來,建安公司在淮北市先后承建安置房和老舊小區改造綜合整治改造項目,改造了超153萬平方米老舊小區面積、涉及居民1.5萬戶,安置房安置超3000戶居民。對解決“安置難”問題,實現征遷群眾“安居夢”,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和幸福感做出了巨大貢獻。
從中煤礦建建安公司承建這些項目中,能夠感受到“三地一區”建設融入長三角協同發展的脈動,可以看到這片土地的未來。好風憑借力,揚帆正當時。中煤礦建建安建安公司將扛起國企責任、書寫奮進擔當,為安徽高質量發展增添強勁動能,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更大貢獻。(武朝陽)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