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由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主辦,山西航空產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團有限公司、中建二局安裝工程有限公司承辦的大型機場鋼結構精益建造技術交流暨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T3航站樓項目觀摩會在山西太原舉行。觀摩會集中展示了項目精益建造水平和智能技術創新亮點,吸引了200余名行業專家實地觀摩。
為全面展示項目精益建造水平,觀摩會現場設置了智能建造、技術創新、智能設備、智能平臺及安全質量管控等五大觀摩展區,觀摩內容包括工程施工質量管控、安全文明標準化、鋼結構精益建造技術應用、鋼結構全生命周期數字建造平臺及BIM智慧建造模型等,充分體現了中建二局安裝公司在鋼結構領域的精益建造及創新實踐成果。
據了解,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系民航局“十四五”規劃機場重點建設項目、山西省重點工程。T3航站樓項目位于太原武宿機場T2航站樓東側,主要包括中心區、東指廊、中指廊、西指廊四個部分。由中建二局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參建的中心區主樓建筑面積26.7萬平方米,總用鋼量約3.2萬噸。屋蓋東西方向長度達430.6米,南北方向長度為266.6米,屬于超大跨度桁網結合結構,其鋼結構施工是T3航站樓項目的關鍵環節。
在觀摩現場,中心區主樓項目北三區重量達2800噸的鋼屋蓋順利提升,標志著項目鋼結構主體完成三分之二的施工進度。
在整體施工中,項目面臨著鋼結構安裝體量大、超高空作業多、質量要求高等難題。對此,中建二局安裝公司項目團隊采用國內最先進的計算機全自動控制液壓同步提升技術,將精益建造貫穿到項目施工的全過程。
項目將主航站樓鋼屋蓋分為了6個施工區域,采用地面拼裝、分區域提升的方式進行鋼結構安裝,相當于將整個鋼屋蓋主體拆分為6個模塊,像“搭積木”一樣在地面完成焊接預拼裝。
其間,為了將上萬噸的鋼柱、鋼屋蓋提升到位,技術人員應用BIM技術進行施工指導,對提升全過程三維建模,模擬提升點,分析不同部位的受力,提前對各環節進行“差錯漏碰”檢查,并提前解決各類問題。
在提升階段,項目團隊則利用傳感器對提升過程中的屋蓋高度、提升荷載變化進行實時監測,確保各點位提升的同步性和精確性,實現毫米級的微調,成功把鋼屋蓋安裝的偏差控制在1毫米以內。
據了解,該工程是《建筑裸露鋼結構外觀品質分級技術標準》團體標準實施后,首次應用裸露鋼結構的國內機場項目。為滿足裸露鋼結構加工、制作與安裝的嚴格要求,項目部聯動內外部設計專家,加大資源投入與研發,提高構件加工尺寸精度,讓所有裸露件達到“觀感級”要求。
同時,項目應用裝載了高精度的激光傳感器焊接機器人,可自動識別焊縫坡口,讓誤差控制在1毫米以內,工效提升約30%;創新采用了無獨立基礎超高支撐技術、超大噸位反拱造型大跨度屋蓋翻轉技術等新技術、新工藝,解決大跨度構件安裝及提升難題,實現鋼結構精益建造施工。
“在項目主體鋼結構施工中,我們運用了自主研發的鋼結構全生命周期數字建造管理平臺,實現每個構件從制作、運輸到安裝的全流程數字化、信息化管理。”中建二局安裝公司項目經理吳闖介紹,數字管理平臺實現了從圖紙深化到構件安裝全過程管理,并將每一個構件、每一條焊縫信息、質量證明材料賦予BIM模型中,實現質量可追溯,還可應用BIM技術進行施工指導,通過三維模型,模擬提升點,分析不同部位的受力,解決了千噸級、萬噸級結構提升的難題。
據悉,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工程T3航站樓項目預計2024年年底前完成鋼結構主體施工。項目建成投運后,將實現旅客年吞吐量4000萬人次、貨郵年吞吐量30萬噸目標,對助力太原區域航空樞紐建設、完善山西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推動山西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王東坡 周雙雙)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