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建筑文化作為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還體現著民族的藝術審美和哲學思想。從故宮的天際線到蘇州園林的精巧布局,從徽派建筑的馬頭墻到閩南建筑的燕尾脊,每種建筑風格都是對地域文化、歷史背景和社會價值觀的直觀表達。美術教育作為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承擔著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任務。將傳統建筑文化融入美術教育,可使學生從藝術角度,更好地理解和欣賞傳統建筑的美麗與內涵,從而實現對傳統文化的有效傳承。本文結合美術教育實際,從背景介紹、美學分析和創作實踐這三個教學板塊出發,就傳統建筑文化融入美術教育的路徑展開探究。
一、導入傳統建筑案例,介紹建筑文化背景
在美術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設立“背景介紹”板塊,該板塊旨在將傳統建筑文化巧妙融入美術專業課程,通過文化熏陶的方式,引領學生從不同角度接觸、理解、感受和思考傳統建筑文化,從而在心中建立對這一文化形式的情感認同。這不僅為學生在后續課程中踐行建筑文化的傳承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還能讓他們在學習中不斷探索和體驗傳統建筑文化的魅力。在具體教學中,美術專業教師需要深入探索和收集我國豐富多彩的傳統建筑文化資料,結合傳統建筑案例,與學生一起討論傳統建筑的相關問題。例如,教師可介紹我國各地的代表性傳統建筑文化,包括北京四合院、蘇州園林、福建土樓等。這些建筑均憑借獨特的風格和歷史背景成為了各地文化的象征。通過對它們展開研究,學生能夠了解不同地區的氣候、地理和習俗差異是如何影響建筑設計的。教師也可與學生探討同一建筑類型在不同地區的變體。以亭臺樓閣為例,北方建筑多使用厚重的材料,色彩莊重,而南方建筑則更加輕盈,色彩鮮艷。教師可據此引導學生理解建筑風格差異不僅體現了地域特征,也反映了人們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在教學實踐進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多樣化的手段來充實教學內容,諸如運用數字化資源,以動態影像全方位地展現傳統建筑的結構巧思、營造過程以及歲月變遷下的風貌;利用豐富的圖片資料,從不同角度、不同時節捕捉傳統建筑的細節之美、布局神韻;還可以組織實地參觀活動,讓學生親身踏入傳統建筑的空間,去觸摸磚石木瓦,去感受光影變幻。通過這些多元的方式,傳統建筑的魅力得以具象化,學生能夠以最直觀的方式領略其獨特韻味。
二、結合傳統建筑作品,分析建筑美學特征
教師可設立“美學賞析”板塊,該教學板塊設立的目的在于在美術專業課程與傳統建筑文化之間搭建一座橋梁,使學生能夠通過接觸傳統建筑作品來實現藝術思維的拓展、審美能力的提升以及美學素養的增強。在該教學板塊中,美術教師需搜集并整理高質量的傳統建筑作品,并引導學生從美學的角度對這些作品展開分析,讓學生理解并探索其中的美學思維,發現傳統建筑藝術的審美趣味,并深入討論其美學表現力。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認識我國傳統建筑,并提升其美學鑒賞能力。教師需要先導入具體的建筑作品,并帶領學生分析其美學特征。以故宮為例,故宮作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筑的杰出代表,具有深厚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分析故宮的建筑美學特征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以下幾方面:一是對稱美學。故宮的建筑布局體現了嚴格的對稱原則,中軸線上排列的主要建筑群,如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都極具對稱的美感。這種對稱設計不僅體現了古代建筑的和諧美,還象征著皇權的威嚴與秩序;二是色彩運用。故宮建筑以紅墻黃瓦為主色調,鮮明而富有特色。黃色琉璃瓦象征著皇權的至尊地位,紅色墻壁則寓意著吉祥與喜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這些顏色在建筑美學中的象征意義。三是裝飾細節。故宮的建筑細節如雕梁畫棟、彩畫、屋頂的吻獸等,都展示了精湛的傳統建筑工藝。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這些細節,分析其工藝美學和文化內涵。通過這樣的分析,學生可以從美術專業角度更加深入地理解傳統建筑的美學特征,同時感受其文化與歷史底蘊。
三、通過美術創作實踐,深化建筑文化理解
教師還可設立“創作實踐”板塊,該板塊的教學重點是鼓勵學生圍繞傳統建筑文化,運用所學美術知識進行獨立創作,加深其對傳統建筑文化的理解,并有效提升其美術實踐能力。教師需先精心挑選一個與傳統建筑文化密切相關的美術創作主題。這一主題既要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也應具備較強的文化內涵和教育意義。例如,教師可以“古建筑之美”為主題,引導學生通過繪畫臨摹探索中國古建筑的獨特魅力,從建筑結構到裝飾風格,全面感受傳統建筑的精妙之處;或以“傳統民居風采”為主題,鼓勵學生深入分析不同地域民居建筑的特點,并通過繪畫寫生反映傳統民居的特色。這些主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傳統建筑的藝術性和實用性,還能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意識。在開啟美術創作實踐之前,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回溯與傳統建筑文化主題緊密相連的美術知識體系,涵蓋諸如線條的精妙運用法則、色彩的協調搭配原理以及空間的精巧構圖要點等關鍵內容。待學生完成知識回顧,教師進而指導他們將自身對于傳統建筑文化的深度理解,巧妙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藝術作品。這些作品的表現形式豐富多樣,繪畫、雕塑、剪紙等均可成為學生展現創意的載體。當學生完成創作之后,教師應當精心組織一場集中性的作品評價與賞析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主動分享其作品背后所蘊含的深厚建筑文化內涵,引導他們深入探討在創作進程中對傳統建筑文化的獨特理解與真切感悟,以此推動學生在美術創作與文化認知層面實現雙重成長。
結合美術教育教學實際,巧妙融入傳統建筑文化,不僅傳承了珍貴的文化遺產,還拓展了美術教育的內容,激發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審美情趣。在未來的美術教育道路上,我們應繼續探索更多創新性教學策略,讓傳統建筑文化在美術教育中綻放更絢爛的光彩,培養更多具有文化自信和藝術修養的新時代人才。(作者趙斌系渭南師范學院美術學院講師)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