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 袁然
蘇永定,福建盛達機器(下稱“盛達機器”)股份公司創始人。
從一個機械手工學徒到機械制造企業家,蘇永定身份角色的轉換,見證了中國石材產業從手工時代到智能化時代的不凡歲月。
去年歲末,在福建晉江市盛達機器的生產車間,與蘇永定聊起這段歷史時,讓他自豪的是,通過和他一樣的這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國石材機械制造業,不但縮短了與歐美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甚至超越了他們。
中國石材產業,也由此進入了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差異化定位,創業實現彎道超車
記者:對很多創業的人來說,資金是難倒他們的第一個關口,您創業的資金是如何解決的?
蘇永定:小時候,家里很窮,我16歲就去工廠做了學徒,跟著師傅學機械的銑、刨、磨,慢慢學會了一些手藝,有了些技術的底子。
20歲的時候,我想自己單干,媽媽給我湊了5000塊錢,我買了一臺機床,給人加工配件,賺一些零散的加工費。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積累了很多技術和經驗,逐漸了解了市場的需求,于是我開始直接做配件出售。
到了24歲的時候,我一年就能賺幾十萬元,這為我后來真正的創業積累了資金。
記者:石材行業是一個小眾行業,您為什么會選擇進入石材機械制造這個領域?
蘇永定:福建石材廠家很多,我從小就跟他們打交道。早期石材廠的設備很粗糙簡易,進口設備掌握在歐美發達國家手中,很昂貴。我意識到國產機械制造領域有潛在的機會,于是開始琢磨石材機械的制造。
記者:您并非率先進入石材機械領域的人,作為后來者,您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蘇永定:我們企業發展至今的秘訣是,選擇差異化領域突破,實現了彎道超車。
進入行業后,我發現,切板材的機械有人做,打磨拋光的機械有人做,雖然產品比較粗糙,但不是空白的,此時我要是參與進去,面臨的競爭壓力無疑會很大。
經過深入的市場調查后,我發現,那些異形的石材產品都是手工制作的,比如用手工切割、手工雕刻等,不但速度很慢,質量還不高,也浪費材料。于是,我決定專攻異形產品機械的制造,走差異化的路子。我做的第一臺機械是圓弧機,它可以把石材切成圓弧型的產品,這種圓弧石材主要用于包裹水泥圓柱。設備出世后瞬間迎合了市場需求,找到了生存空間。
記者:您的技術從何而來?
蘇永定:除了不斷的跟同行業學習討教外,我也積累了很多技術底子,行業中很多領域是相通的,設備也是相通的,知曉原理后再通過創新研發,便能突破技術難點。
記者:石材行業這些年來發展不是很平穩,比如福建有很多礦山都關閉了,現在市場不景氣,同行競爭壓力大,面對這些,您有沒有想過轉行做其他領域的機械?
蘇永定:變化永遠都存在,不論進入哪一個領域,都回避不了。
就拿初期做異型設備來說,技術慢慢普及后,市場也就慢慢飽和了,可企業是要持續發展的,不能停留在原地,于是就需要突破新方向,但方向的調整不一定是轉行那么大的跨度。
就當異形設備行業飽和后,國內的大理石市場又開始興起。而大理石加工的機械設備,早期同樣都是靠進口的,缺乏國產大理石機械設備。進口設備很昂貴,一臺都是大幾百萬,企業買不起,制約了整個行業發展。
我意識到這是另一個潛在的巨大機會,于是我決定迅速地進入該領域,加大研發力度,做切板材的大型框架鋸、自動大型磨機,滿足大理石生產加工的需求。
由于我們有很好的機械制造基礎,可以應對大理石設備的研發難度,設備出廠后與國外的相比毫不遜色,成功彌補了國內市場的空白。
記者:您過往投資過很多業態,為什么卻始終把做石材機械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蘇永定:石材機械是我的老本行,我從這里發家,也對石材機械行業有感情,投資房地產、游艇等,只是一種資本投資。
另一方面,機械制造才是我的真愛,而且我們的石材機械在技術、產品、規模方面,一直保持著穩步前行。比如,我們紅外線切機技術遙遙領先,國家相關部門此前推動各行業單項產品時,我們就得了全國銷售冠軍,這種產品一年做了幾千臺。
做石材機械的企業,很多只做單一產品。但經過這些年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產品具備齊全、多樣化的特點,完全可以做到全廠輸出。
全廠輸出,讓企業贏在起跑線上
記者:您提到了“全廠輸出”這個詞,該怎么理解?
蘇永定:這么說吧,假如你要辦一個花崗巖或大理石的石材廠,從礦山開采下來的石材荒料最后運用到工程項目上,這個過程中所需要的任何設備我們都能滿足,而且是一成套優化組合的高質量設備。
當然,我們的“全廠輸出”并非僅僅賣成套設備那么簡單,而是覆蓋了從工廠布局、設備選型、產品配套、生產流程的全方位規劃設計,可以實現一步到位。
記者:對于一個新創辦的企業來說,我認為規劃設計顯然更重要,是這樣嗎?
蘇永定:是的。因為礦山是資源性的產品,材質各有不同,我們必須根據客戶石材材質的差異化,定制針對性的設備。
更重要的是,對工廠布局、設備選型、產品配套、生產流程的優化,決定了一個企業是否能夠贏在起跑線上。
舉個例子,石材屬于“笨重”的東西,物料生產流程的合理程度非常重要,假如前序加工完了后,要弄到100米外后續加工,這種流程設計就不夠合理,機械設備也不配套,會造成產能的損耗和成本的增加。
這時候就體現了全廠輸出的重要性,也是我們這么多年積累下來的優勢。在我們的流水線上,從荒料切片開始到成品出來,可以做到整個流程中石頭不落地。因為只要石頭一落地,就要搬運,就會增加人員和時間成本,那不是一個有競爭力的現代化工廠。
記者:國內石材加工機械用戶最多的大概在水頭和云浮兩地吧,如果一個產品不具備唯一性,就難免會遇到價格戰,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蘇永定:那得看用戶對產品的定位。五星級酒店有人消費,大排檔也有人消費,這是根據用戶需求決定的。很多小的客戶剛起步發展,資金有限,他可能就想先過渡性的選擇,當然價格越低越好。
價格戰對任何企業來說都不是好事,做生意誰都想賺錢,產品價格太低了就有可能偷工減料,這需要消費者自身進行理性思考。而老牌的、有實力的企業,肯定是用戶優先選擇的方向。
對于盛達機器來說,出口業務比國內業務更多,相對來說面臨的價格戰壓力要小一些。我們經常跟意大利這些同行同臺競技,不是“窩里斗”比誰便宜,我們要做的是拿出更先進的設備去國際上競爭。從另一個層面說,做企業要有國際視野,如果大家都把目光放在水頭和云浮,價格戰又如何能避免呢?
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縮短了與國際市場的差距
記者:石材機械的下一個制高點是什么?
蘇永定:毫無疑問,下一個制高點是智能化。從手工到自動化,到后來的數字化,再到現在的智能化,這是石材產業發展的歷史進程,石材產業的新質生產力,歸根結底要靠裝備的智能化來實現。
記者:外行對石材產業的認知還停留在傳統落后和散、亂、差的概念上,您能否舉例描述石材產業的智能化前景?
蘇永定:我們現在的自動成像技術,可以對每塊板材進行掃描,收集整理成數據并儲存下來,相當于每一片板材都有了自己的二維碼,就像人的身份證。
我們現在的智能排版,可以直接把數據庫里建檔的板材提出來,進行拼圖排列,把每塊板材排列到它最優化的位置上,排列出最佳的圖案效果,需求方在電腦上看到的,就是將來在工程上呈現出來的實景,可以說“所見即所得”。
當前,石材產業當前的智能化比較滯后,很多工廠都在向著智能化發展。國家支持打造的“燈塔工廠”,就是通過大規模應用數字化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和機器人技術等先進技術,提升生產效率、資源利用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目前,中國已經有了幾十家“燈塔工廠”,全球也才100多家。我相信,未來,石材行業也能出現“燈塔工廠”。
記者:技術迭代迅速,比如之前的自動化,后來的數字化,現在的智能化,盛達機器如何確保競爭優勢?
蘇永定:我們每年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并且跟國家科研機構和高校合作研發新技術。同時,我們不斷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引進高層次的技術人才,比如聘請博士,聘請意大利工程師,滿足產品出口到國外的需求,把研發生產做到歐洲標準,甚至優于歐洲標準。
正因為如此,經過我們這一代石材機械人的共同努力,縮短了中國石材機械制造業與歐美發達國家石材機械制造業之間的差距,甚至在部分領域領先于歐美發達國家。
對社會做貢獻,
不在于錢的多少,發自內心就好
記者:您是晉江市智能裝備協會的會長,您覺得這個角色對晉江裝備行業能發揮什么作用?
蘇永定:打造千億級的智能裝備產業是晉江政府的大戰略。我和同行們是戰略中的主角,作為會長,我得為整個行業做出謀劃。
我們協會以前叫裝備協會,我當選會長的時候,市領導說,未來是智能化的時代,便加上了“智能”兩個字,為行業未來的發展定下基調。
晉江當前的裝備產業主要圍繞制鞋設備、服裝設備等傳統的主導產業服務,但現在3D打印鞋根本就不需要人工,最快3分鐘就能生產一雙成品鞋。因此,有企業開始做跨領域的工程機械制造。
記者: 作為松熹中學校董會的董事長,您的主要職責是什么?
蘇永定:安海是個千年古鎮,也是教育重鎮,南宋時期理學家朱熹小時候在我們鎮長大,他的父親叫朱松,在安海做過鎮長,為了紀念他們,便成立了松熹中學,松熹中學的校董會也隨即成立,校董會成員都會給學校捐款。我前后捐了大概500萬左右給學校,最多一次捐了300萬。我認為,捐款是企業家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
記者:這些錢用在什么地方?
蘇永定:主要用來獎勵師生。松熹中學是所公立學校,但學校要辦好,很多地方要花錢,有了這些款項,我們就可以在全國范圍內聘請師資力量,招最好的老師來學校任教,優秀教師可以補貼5萬,在別的學校給出政府規定的同等待遇的情況下,優秀的師資就會來松熹中學了,松熹中現在有很多老師都是博士、碩士。
記者:您為何熱衷教育事業?
蘇永定:做機械制造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技術根基在于教育,要從基礎抓起,未來的技術高地一定在中國。我們捐了四五百萬給村小學,這次建樓我也捐了300萬,給幼兒園也捐了一棟大樓。這不僅是捐錢的問題,而是構筑一種氛圍,讓全社會都能重視教育。
記者:我聽說您們村里的老人,都能享受到您提供的免費午餐?
蘇永定:這件事我已經做了幾十年了,這不是新鮮事。村里男的60歲以上、女的55歲以上,我都提供免費午餐。我給村里建了一個老人活動中心,有的老人可以在這里打牌、運動,中午可以在那里吃免費午餐。村里有五六十個老人需要專人照料,我每年大概投入幾十萬為他們提供免費食物和支付人工費用。
記者:助教也罷,贍養老人也罷,為行業做貢獻也罷,您能談談做這些事情的初衷嗎?
蘇永定:我小時候經常吃不飽、穿不暖,很早就出來賺錢,文化程度也不高,沒有什么突出能力,是改革開放讓我賺到第一桶金。作為企業家也好,普通人也罷,感恩社會、感恩國家天經地義。我媽媽也教育我,不能為富不仁,要對社會做一點事情,不是說一定要等到100億身價后才去做,力所能及發自內心就好。
做人也罷,做企業也罷,只有不忘初心,才能行穩致遠。(本版圖片由盛達機器提供)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