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曹溪
本期《向新而行·2025這樣干》欄目,記者采訪了深圳市博大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炳來,請他談談未來企業的戰略調整方向。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強調穩住樓市股市,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您怎么看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走向?
張炳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穩住樓市股市、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沖擊,這無疑是給市場吃下了一顆 “定心丸”。從宏觀層面看,穩住樓市股市對穩定整體經濟大盤意義深遠。樓市關聯著上下游眾多產業,從建材、家居到家電等,穩定樓市能保障產業鏈的持續供血,避免大量企業陷入困境,進而穩住就業與民生,這一利好政策將會很快傳導到中國建筑裝飾行業。
展望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走向,一方面,國內有著龐大的內需市場,隨著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推進,消費升級潛力巨大,這將持續拉動經濟增長。另一方面,在政策引導下,科技創新投入持續加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如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將成為經濟新引擎。雖說外部沖擊猶存,但中國產業鏈的完備性、供應鏈的彈性以及政策的及時性調整,都讓我們有底氣在全球經濟浪潮中穩步前行,抵御各類風險,實現經濟的韌性增長。
記者:您認為建筑裝飾行業韌性和高質量發展的信心來源于哪里?
張炳來:在我看來,建筑裝飾行業韌性和高質量發展的信心首先源自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持續推進。無論是交通領域的高鐵、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還是能源領域的新型電力設施打造,抑或是民生領域的老舊小區改造、教育醫療設施新建,都為行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項目訂單,奠定了堅實的業務根基。
其次,消費升級也是關鍵因素。如今消費者對于居住、辦公環境品質要求越來越高,不僅注重實用性,更追求美學、環保、智能化等多元體驗,促使行業不斷革新工藝、材料與設計理念,向高端化、定制化邁進,拓展了廣闊的利潤空間,也倒逼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從而保障行業整體高質量發展。
再者,行業自身技術迭代加速賦能。新技術新模式的推廣應用,讓建筑裝飾行業在效率、質量、成本控制上都實現了飛躍,足以應對各種復雜多變的市場需求。
記者:2025年,企業發展戰略上會做哪些調整?會采取哪些措施應對經濟發展中的不確定性?
張炳來:2025 年,我們企業在發展戰略上會有幾大關鍵調整。站在國家踏入 “十四五” 收官之年的關鍵節點,博大人精心擘畫了自己的 “第一個五年計劃”,明確了 “以設計為龍頭、以履約為基礎” 的發展路徑,志在五年內登頂行業,全面提升集團的戰略經營能力與核心競爭力,將博大集團打造成專業化、國際化的建筑裝飾龍頭企業。
第一,深度聚焦核心業務,果斷削減一些非核心、盈利欠佳的業務板塊,將人力、物力、財力資源攥指成拳,全力鞏固在高端公共建筑裝飾領域的優勢地位,提升品牌辨識度,精心打造行業標桿項目,強化市場話語權。
第二,加大研發投入,積極與高校、科研機構攜手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圍繞綠色環保材料、智能建筑系統集成等前沿領域深耕細作,力求推出獨具差異化競爭力的產品與服務,提前搶占未來市場高地,精準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綠色、智能需求。
第三,繼續推進大客戶戰略的發展,進一步凸顯市場優勢。我們對客戶施行分級管理,將更多政策和資源向實力雄厚、信譽良好的大客戶傾斜,并已和諸多長期合作、相互信任度高、配合度良好的大客戶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第四,強化分公司戰略,深耕區域。在規范運作、搭建現代企業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對原有的分公司進行整合,保留并成立新分公司,扎根區域精耕細作,強化其市場管理職能,不斷擴大影響力,將它們精心打造成一個個堅實可靠的業務平臺。
第五,順風駛船,緊跟行業發展新趨勢。隨著往昔大拆大建的城鎮化時代落幕,城市持續維修和更新的新發展階段已然來臨。在這競爭白熱化的行業市場中,若想站穩腳跟、發展壯大,專業化和細分市場是必由之路,亦是企業未來發展的大趨勢。
第六,向 “精” 提效,向 “細” 增質,賦能高質量發展。項目精細化管理是一場持久戰,需要長期堅守與持續改進。新的一年,博大建設集團將嚴格落實精細化管理各項要求,創新管理方式,不斷強化全體合伙人的精細化管理意識,推動從 “要我精細” 到 “我要精細” 的思想轉變,全員踴躍參與到精細化管理工作中來。在做好精細化管理的同時,秉持 “服務無盲區、服務全覆蓋” 的理念,讓廣大合伙人真切感受到幸福感,助力博大集團鑄就安全、穩健、幸福的偉大平臺。
第七,加大力度和投入開展品牌建設,發揮品牌效應,矢志不渝地堅守 “做一項工程、樹一座豐碑” 的原則,并進一步通過積極參與各項評獎創優活動,打響品牌知名度。
第八,繼續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增強員工凝聚力和歸屬感。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能大幅提升企業在行業內外的辨識度,凝聚成一股無形卻強大的軟實力。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