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好貫徹好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全黨全國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作出明確部署,為我們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中國建材集團黨委多次召開“第一議題”學習會、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進會等,認真學習全會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措施,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上來。
在推進國有資本
優化布局上取得新突破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中國建材將按照“三個集中”的總體部署,持續加大布局優化調整力度,更好發揮央企戰略支撐作用。突出主責主業、做強實業。以集團新批復主業“非金屬材料制造及相關資本投資”為立足點,整合優勢資源發展核心主業,嚴控非主業、“無關多元”投資。做好“十五五”時期發展規劃預研,夯實實體經濟發展基礎。充分發揮產業鏈鏈長作用。發揮低碳無機非金屬材料現代產業鏈鏈長的龍頭帶動作用,開展水泥、玻璃、玻纖等產業鏈低碳發展共鏈活動,加快打造自主可控、韌性強、安全水平高的產業鏈供應鏈。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利用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推動基礎建材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推進大規模設備更新和以舊換新,持續鞏固基礎建材板塊回升向好態勢。結合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加大戰略性重組、專業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力度,因地制宜、因企制宜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在推進材料產業
創新發展上取得新突破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中國建材把科技創新擺在“頭號工程”重要位置,加快建設材料產業原始創新技術策源地。強化高質量科技創新供給。發揮材料產業功能優勢,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體系,參與國家科技攻關任務,進一步強化面向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努力掌握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和源頭底層技術。推進高效率產業創新融合。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主動開放市場和應用場景,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推進首臺(套)新裝備、首批次新材料應用,建立和完善“研發+投資”雙輪聯動產研融合體系,使更多科技成果從樣品演變成產品、從產品延伸為產業。持續營造創新生態。以創新創造為導向,積極授權放權,充分體現知識、技術等創新要素價值,靈活開展多種形式的中長期激勵,根據科研工作特點,進一步完善合規免責機制,讓科技人員放開手腳干事業、心無旁騖搞創新。
在擴大高水平
開放合作上取得新突破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托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中國建材將以擴大開放促進深化改革,以深化改革促進擴大開放,為集團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主動對接國際標準、國際規則。進一步提高對集團全業務、全流程、全要素“走出去”的認識,發揮自身在科技研發、知識產權專利、檢驗檢測認證等方面優勢,加強專利和技術標準國際布局,推進集團與海外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創新,共建高水平創新聯合體。優化集團整體對外開放格局。加強集團內外協同,強化系統集成,注重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立足海外市場良好基礎,充分利用集團現有海外產業園等基礎設施,發揮海外屬地化企業作用,加強集團整體業務推介。積極參與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深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伙伴和行業頭部企業等交流合作,引進更多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
在完善中國特色
現代企業制度上取得新突破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中國建材將堅持“兩個一以貫之”,在完善公司治理中不斷加強黨的領導,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堅持黨的全面領導,推動黨委前置研究事項清單更加精準務實。要結合生產經營情況、行業特點、集團管控模式等,及時評估清單運行效果。進一步明晰前置研究討論范圍,按照“四個是否”抓好實質性把關,做好與“三重一大”事項范圍和標準的銜接。分層分類深化子企業董事會建設。根據各級子企業功能定位、業務類型、管控模式、發展階段等,分類施策建設董事會。要健全選聘機制,突出專業能力,選優配強外部董事。強化正向引導,鼓勵外部董事盡職盡責、高效行權。推動監事會改革落實到位。全面落實國資委相關要求,從章程修訂、職能承接、人員安排、工商變更、加強監督等方面開展工作,保障監事會職能有序承接,進一步提高監督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關注多元股東企業和混合所有制企業,優化中小股東參與公司治理的方式,依法依規保護各方股東權益。推動市場化改革向縱深推進。聚焦薄弱環節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健全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不斷完善以創新創造為導向的人才激勵體系和以價值創造為導向的績效薪酬體系。(建 文)
官方公眾號
官方視頻號
官方微博號
官方百家號
官方抖音號